这个夏天写的电影


很长时间了,一位导演找到我,要根据我的长篇小说改电影。此前已经有好几位导演也和我说过拍电影的事。可是我一直不想把小说改成电影,我对从小说到电影这件事一直是怀疑的。有一位女作家也曾这样对我说过,小说一旦拍成电影就不是作者原来文学主张了。这说的今天的电影。可是过去却不是这样,很多电影从视觉和想象空间甚至高于了小说本身。首先是作者,他们都有丰厚的生活基础,比如作家徐光耀,他于1938年参加八路军, 1958年,他写了中篇小说《小兵张嘎》,并改编成电影,这部电影的导演崔嵬是1938年赴延安的革命者。正是有了战争年代的生活体验,小兵张嘎才让一代又一代人觉得亲切可爱又可信。

    小时候我看过母亲的一本书《青春之歌——从小说到电影》,那是父亲送给我母亲的礼物,那时母亲还是一个右派,父亲给母亲的鼓励就是一本本书,还有书的扉页上的深情寄语。后来,我读了小说《青春之歌》,又看了同名电影。那部电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以为在很多地方电影也高于了小说。还有我看过的前苏联的一些电影,比如肖洛霍夫的《一个人的遭遇》,《静静的顿河》,等等。我内心无形中就对电影有了很高的要求,除了剧本,还有导演和演员。

    在这个夏天来到的时候,我开始写剧本,无论走到哪里,我都带着笔记本。即使出差在车上也不停地写。我不停地写,从夜晚到凌晨,有一天我写了整整一夜。我已经停不下来了,一个个人物总是从远处走到我面前,他们对我说着过去,那些并不遥远的日子。他们在对我笑,那些笑脸多么熟悉啊!我知道我在心里一直深深地爱着他们……

    在我的笔下一块块绿色的原野铺开了,太阳下的河流又发出闪光,一切都是亲切的,令人怀念的。当我收住笔的时候,眼里已经凝了血块,我觉得很困倦,同时身上褥疮的创面也扩大了。可是那几天我的精神却感到无比轻松和快乐。真的希望影片能够再现那贫困而美丽的时光。

    电影的名字是《我的少女时代》,但这并不是“我的”,而是很多人的少女时代。我喜欢这个名字。那天我对朋友说,如今我已经老了,可是我并不觉得自己老,因为少女时代已经永远留在我的心里了。

    电影已经开拍很多天了,这次写作是我的一次文学尝试,但我对它是否能够拍得理想依然表示怀疑,因为一切都离《我的少女时代》十分遥远,今天的情景,今天的人。其实,我也不遗憾,因为真正的生活影像就在我的心里,那才是最美好的……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