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网上群体性事件”频发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近年来,网上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越来越多。并且,这种群体性事件还有了一种新的形态,那就是群体性事件的“网络化”,也就是说,一旦发生像“天价烟”、“飙车案”等这类“焦点”问题、“焦点”事件后,不仅网下议论纷纷,而且很快也在网上燃起漫天大火。
因此,各级政府部门如何应对“网上群体性事件”,再次成为人们探讨的话题。
一、“网上群体性事件”考验地方应对能力
视点:网络内外交织,群体性事件有放大之势,应将网络民意也看成人民群众诉求认真对待
稿件来源:2009-06-02 新华每日电讯4版
●公权力大、公益性强、公众关注度高的“三公部门”和其中的公职人员,极容易成为网络热点新闻炒作的焦点
●许多领导干部对当前网络传播的规律理解程度不深,结果导致“小问题引发大热点”,最终损害的是党和政府的形象
●互联网时代,每个公职人员都是党和政府的“形象代言人”,传播是政府行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记者日前在沪苏渝皖等多个省市采访时发现,群体性事件不仅发生在现实世界中,在网络上同样发生。而其中的一些负面“网上群体性事件”,可以在很短时间内损害百万群众心中的党政机关形象。
对此,许多地方党政干部还缺乏足够明确的认识,对网民回应不足、不及时、不充分的现象普遍存在。多位受访专家建议,应提高干部对“两个舆论场”的敏感度,认真回应多形式的群众诉求。
二、“网上群体性事件”诱发灾难性后果
新疆七五暴力违法案件,就是由于境外势力通过网络进行策划、鼓动,导致灾难性后果。因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警觉。
三、“网上群体性事件”是可以控制的
“网上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有一定的前兆,不是不可以防范的,关键是我们没有制定出群防群治的决策机制,导致事态扩大,所以,有必要制定“网上群体性事件”的问责制度,动员各级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本着“谁的孩子谁管好”的原则,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