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于1962年考入国家重点大学——北京农业大学(1995年更名为中国农业大学)。这所学校是1949年9月由清华大学农学院、北京大学农学院、华北大学农学院三院合并组建成立。第一任校长由毛泽东亲自任命民主人士孙晓村出任。新组建的北京农业大学集聚了一大批顶尖的农业科学家。1956年国家第一次为教授评定技术等级时,北京农业大学拥有一级教授10名,二级教授12名,具有如此强大教授阵容的高校当时在国内屈指可数(在北京的高校中北京农业大学一级教授数量仅少于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正因为如此,1956年北京农业大学与北大、清华等学校一起被确定为全国六所重点大学之一。
我1962年入学时北京农业大学设有八个系(农学系、植物保护系、 园艺系、土壤农业化学系、畜牧系、兽医系、农业经济系和气象物理系),在校学生规模3000人。我就读的土壤农业化学系设有两个专业,土壤农化专业和农用药剂学专业。该系有两名一级教授(土壤学家李连捷院士和农药学家黄瑞纶)、两名二级教授(土壤学家叶和才和农化专家彭克明)和一名三级教授(有机化学家胡秉方)。全系教职员工几十名,学生约四百人。
农药专业1962年招收15名新生(13名男生,2名女生), 来自全国8个省市。这15名新生中家庭出身成分不好或家庭成员有政治历史问题的几乎占了半数。因当时三年困难时期尚未过去,阶级斗争被暂时搁置,当年的高考基本上按成绩录取。我和班上其他几位“先天不足”的同学能趁此狭缝进入大学学习,真乃万幸也!
北京农业大学作为国家重点大学,当时学制为五年。原以为趁着大好年华可以好好学习五年,谁知从1963年起随着经济形势稍稍好转,学校的政治气氛变得越来越浓,阶级斗争的弦又开始越绷越紧,整个国家又开始折腾了。1965年我刚刚进入大学四年级不久,当年11月上级指示:大学三年级以上学生都要到农村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简称“社教运动”,又称“四清”运动)。于是我与土壤农业化学系部分师生被分配到河北省保定地区定兴县北田公社搞了近半年的“社教运动”,于1966年5月结束“四清”工作队工作返回学校。正当我们准备开始重回课堂继续学业时,岂料席卷全国的“文化大革命”又开始了,六月初学校全面停课闹革命。与全国各地一样,北京农业大学各种造反派组织纷纷成立,在校内和社会上打、砸、抢、抄、抓,批斗“反动学术权威”和“走资派”并游街示众……那些造反派和许多无知的被利用的学生简直无法无天,一时间校园内和社会上充满了恐怖气氛。九月份以后全国范围内的“大串连”开始,这一折腾就是一年。直到1967年秋,“大串联”才基本上结束,上级要求学校“复课闹革命”。这时已是我们1962年入学这一届学生毕业的时间了。由于国家计委等主管学生分配的政府部门已基本瘫痪,1967届毕业生在校待分配整整等了一年,直到1968年8月才得以分配离校。至此,我们在学校度过了整整六年时间,而实际上学习的时间只有三年多一点。但比起1963至1965年入学的学弟和学妹们,我们还算幸运一些,1965年入学的学生从进校到毕业离校五年时间实际上只学习了不到一年时间。
我们这一届学生大学期间总算还学完了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学习也开了个头。这些已学过的课程为我们日后的发展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基础,特别是那些任课老师的做人和做学问之道让我们这些学子受益终生。
大学期间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任课老师是:黄瑞伦(农药学)、陈万义(有机化学)、周长海(有机分析化学)、潘兆梅(物理化学与胶体化学)、朱寿珩(定量分析化学)、戴汝良(无机化学)、陈联华(高等数学)、黄金龙(物理学)、狄渊勃(植物病理学)、郑炳宗(昆虫学)、陆子豪(蔬菜学)、罗牧敖(英语)、蔡扆(英语)和付元朔(中共党史)等。
上面提到的黄瑞綸教授是我们农药学科学术带头人。他1928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化学系,1933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学位。他是我国化学农药事业和农药教育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为我国的农药事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这样一位知识渊博,德高望重的爱国知识分子在那个年代也未能逃脱政治厄运,1957年被划为右派分子,“文革”中受到很大冲击,于1975年病故。我的任课老师每人都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因篇幅关系我不一一介绍了,这些老师让我们大学阶段所受到的良好教育令我终生难忘。
从18岁至24岁我在北京农业大学学习生活了六年时间。作为一名孤儿,在校期间我受到了许多领导,老师和同学的关爱。我对我的母校一直充满了感激之情。毕业离校后的十年我一直在关注学校的命运。“文革”期间我的母校受尽了磨难,几度搬迁损失惨重,所幸这支队伍一直未散。“文革”结束后学校终于搬回北京原校址办学,重获新生。我于1978年9月被招回母校工作,从此与母校未再分离。我在母校工作了整整30年。我欣喜的看到,“文革”后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学校不仅恢复了往日的生机,还有了长足的发展,她现今已列入国家“211”和“985”重点建设的大学。
衷心祝愿我的母校蒸蒸日上!
与1967年毕业的园艺系校友毛国芝(右二)张承和(右三)冯双庆(左一)合影(1992年)
原属老土壤农业化学系的农药专业1989年单独成立应用化学系,1996年被评为国家化学理科基地,2001年以
应用化学系为基础成立了应用化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