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琦的《同心曲》奏出奔向未来的时代旋律


 

  研究过李琦先生作品的人不难发现,李琦善于浦捉和刻画人物的神情气韵,寥寥数笔,笔筒神全。以李琦先生的话讲就是:“国画的笔墨是特殊的艺术语言,我愿以最简练、最概括的笔墨表达自己的感情,因而注重传神。”1996年初春,当我在李琦教授画室欣赏到了刚画完的《同心曲—在上海工人文化宫的一次联欢会上》。画面上,总书记亲切的微笑,飞扬的神采,朴素的衣着,表现了其高瞻远瞩、成竹在胸,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奔向21世纪的坚定信心--

    

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李琦的名字却伴随着他的作品,成为新中国60年历史上名副其实的“为共和国四代领导人作画的艺术大师”,成为中国画坛用手中的画笔为新中国伟人树碑立传的第一人。

●五六十年代,在那个火热的岁月,他曾与毛主席一起劳动,创作出了《主席走遍全国》、《在十三陵水库工地上》等传世佳作,以简洁的线条刻画出人民对领袖的热爱和领袖平易近人与人民风雨同舟的伟大风采。主席的亲切接见了画家并对他说:“你以后可以常来嘛!”……

●改革开放后,他创作激情再次燃起,绘出了不朽画作-《我们的总设计师》。画面上,那远眺深邃的眼神,那兴奋坚毅的嘴角,那微微侧扭的颈项,那朝阳迎面的设色,刻画了总设计师邓小平的高大形象,引起海内外极大关注,预示着画家艺术境界达到了炉火纯青……

●我们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与人民心连心,带领各族人民唱着春天的故事,吹响了向21世纪进军的号角。在上海工人文化宫,画家被一祯照片所感动,激起了他创作的灵感,一幅《同心曲》描绘出了我们第三代领导人的时代风采……

●我们的第四代领导集体提出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高度关注并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蓝图,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赞扬,也深深地打动着画家的心,创作总书记画像的想法便油然而生……

 

 

   [连载-8-]

我们心中的伟人是这样画出来的

画家的笔后有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他以笔墨为新中国伟人树碑立传

--在秋雨中怀念恩师李琦教授

艾君/文

 

10)1996年,《同心曲》唱响了新时代领路人的赞歌 

伴着春天的故事的旋律,共和国在第三代领导人的带领下正在同心同德开创未来。

1995年冬天,李琦先生告诉我,5月,他参加全国“百名文艺家万里采风团”到上海采风,目睹了浦东的巨大变化,耳闻了江泽民同志深入基层,为民排忧的感人事迹。特别是在上海工人文化宫展厅里,他看到江泽民同志在劳模联欢会上吹笛子的照片,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决定创作我们第三代带领路人江泽民同志肖像。

为了准确把握江泽民同志的音容笑貌,李先生从大量资料中精选参考照片。为了核实吹笛子的细节,李先生冒着严寒骑自行车找乐器店请教民间老艺人。为了确能反映出江泽民同志最感人的场面和最具代表性的性格特征,他半夜3点起床,趁夜深人静之际,凝神构思,反复推敲,先后画了十余幅草图,最后经过两个多月的创作实践,涵盖着党群关系这一重大主题的《同心曲》终于创作成功。

1996年初春,当我在李琦教授画室欣赏到《同心曲—在上海工人文化宫的一次联欢会上》时,心情异常激动。

画作展现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位和蔼可亲的伟人肖像,而且刻画出总书记与人民心连心,带领人民以崭新面貌走向未来的时代风貌。总书记亲切的微笑,飞扬的神采,朴素的衣着,表现了其高瞻远瞩、成竹在胸,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奔向21世纪的坚定信心。

这幅画造型准确,精到传神,以神夺人,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好评。《同心曲》使李先生的伟人画卷笔触延伸至第三代领导人,这一画作无疑具有特殊的意义,使李琦的伟人画卷的表现范围从第一代、第二代领导人扩展到了第三代领导人。

 

(11) 改革开放后,他创作异常活跃,为伟人而歌是多年的心愿 

研究过李琦先生作品的人不难发现,李琦善于浦捉和刻画人物的神情气韵,寥寥数笔,笔筒神全,用毛笔和宣纸,将人民喜爱的名人、伟人、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再现于画面。以李琦先生的话讲就是:“国画的笔墨是特殊的艺术语言,我愿以最简练、最概括的笔墨表达自己的感情,因而注重传神。”

李琦先生以画革命领袖、伟人、名人画而蜚声画坛的。他首次涉笔此领域并创作出力作是1951年他与冯真合作的年画《伟大的会见》。此画表现了中苏两国领袖毛泽东和斯大林的历史性会晤,得到全国美术界和群众的一致赞美。当时在朝鲜战场浴血奋战的志愿军战士看到此画后多次写信给他们,说这幅画使他们吸取了无穷的力量,并表示“为保卫家乡,战斗到底”的决心。后来王光美同志带着他去见毛主席时,毛主席高兴地赞美说:“这幅画画得好哇!”

改革开放后,李琦先生的创作异常活跃,进入了他创作的高峰,不仅佳作层出不尽,而且对题材和人物的把握也日显成熟和到位。

1988年3月5日,正值周恩来总理诞辰九十周年之际,李先生受延安文艺学会委托创作了一幅周总理的肖像画,由诗人艾青题写了《永远活在人民心中》,以中国延安文艺学会的名义将此画赠送给邓大姐,以表达革命文艺战士对总理的怀念之情。画面上,周总理习惯地用那只曾受过伤的右臂抱着左臂,面带微笑地注视着他面前的每个人。寥寥数笔,形神俱备,韵味无穷。总理那独具魅力的眼神,给人以关怀,给人以鼓励,给人以信念,让人永远难以忘怀。此画表达了周总理“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的民情。在《周恩来和他的世纪》一书首发式上,当李琦把这幅画的印刷品赠送给该书作者韩素音时,她面对如此栩栩如生的画像,竟激动得流下热泪。出席会议的人看了这幅画,都说李琦把总理画“活”了。

为彭德怀元帅“树碑立传”也是李琦多年的心愿。1994年11月29日是彭总逝世20周年纪念日,李琦拿起画笔实现了这桩心愿。一般人创作军人形象,总是把创作对象置于战场之上;李琦却不落窠臼,他没有把彭总放在某个具体战争环境中进行创作,然而读者却可以从气势恢宏的画面上联想到彭总的一生。在人物形象刻画上,该画也独具一格,彭总脸部、身上均以粗线条为主,且线条有飞白,不仅洗炼,而且刚劲、厚重,有书法金石味道,给人一种斧劈的感觉。为突出山石的感觉,还使用了皴擦技法,眼部和唇部则借鉴了石雕和版画技法。彭总的脸部和军装全部覆盖以绛红色,暗喻“红色花岗岩和血与火的洗礼”,从而使彭总的形象更加巍峨、挺拔,把彭总那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气概和刚正不阿的精神刻画得淋漓尽致。

为纪念贺龙元帅诞辰100周年,李琦又创作了贺龙同志的肖像画《球赛正酣》,并特在画像边题写:“贺龙元帅百年诞辰敬画当年初见时印象”。画面上的贺龙元帅身穿带有补丁的八路军军服、系着腰带,两臂交叉胸前,右手拿着烟斗惬意地开怀畅笑,平和的目光中透着几分兴奋。

 

--未完待续--

12)1987年12月,赵世光先生愕然说,真乃神乎其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