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的愚昧与价值中国网整体上专业水平的进一步发挥!


 

21世纪的愚昧与价值中国网整体上专业水平的进一步发挥!
我多次表示,林永青的价值中国网,后台支持强大,而且要求发言内容的专业性,给我们交流交友创造了在中国网站中不可多得的平台.
当然,在这网上也有不那么注意专业水准的.我指的不是不同政见者,而是少数几个以"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家"自居者.认真一看事实上对马克思主义实质没有做什么具体分析,甚至捕风捉影,实在令人哭笑不得.
除此而外,我认为为了价值中国网的进一步发展,有必要提出是否集中几个话题,请各领域的专家或有识之士,共同参与!以真正做到专业互补和整体上专业水平的进一步发挥!
 
下面引用关于对称的讨论,说明此意.       
 对称是什么?
 卫战胜 原创 | 2009-9-6 0:39 |
 关键字: 对称
 对称是什么?希腊人认为对称主宰世界的一切。早期的基础物理学家认为不在对称的指引下,将无法工作。当代一些数学家和心理学家认为对称美是发现真理的源泉。庄子认为:天地之美就是万物之理。万物之理是什么呢?道家智慧的表征,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对称性。他们呢认为这是道纪。而儒家认为这是中庸之道。佛家很高明,他们认为大千世界中,真理和智慧同样重要。(普贤菩萨是真理的象征,文珠菩萨是智慧的象征)。而本人则认为:对称是真理与智慧的统一体,是德智合一的科学主义,对称是在永无止境的提炼着人类“真善美”。这大概就是解决人类问题的“法器”之一吧?正如爱因斯坦说,问题的成因远比答案还要重要,解决问题之道或许只需透过一个数学式,或者借助以往的技术和经验便可完成。但是提出新的问题,便可产生新的可能性,从旧有的问题中找出切入问题的新角度,需要的是创新的想象力,GE公司很注重员工的想象力。东方人的思维是对称的,西方人的思维是线性的?东西方经济复苏,有赖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主客体之间的不对称复归于对称。
对称是什么?这也许是留给本世纪科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生物学家乃至政经界永远的迷,就像智慧一样,仍然是人类未揭之谜
 
[原帖] 林永青 发表于 2009-09-06 08:21
谢谢归纳!你的文章启发了我的思考!非常好!—— 能否这样说:真(智)和善(德)统一于“美”?
“美”就是对称,是结构、是制度;而“真”和“善”是价值、是内容。
 
陈敏伯 发表于 2009-9-13 15:46
"社会科学家们,你们也应当学一点自然科学。不然,给自然科学家听起来要发笑的。”
 
张文祥 发表于 2009-9-13 21:06
对!"社会科学家们,你们也应当学一点自然科学。不然,给自然科学家听起来要发笑的。”
我在前天在对称生态中发了如下的帖.战胜还未看到吧?怎么没有回复?
 
破缺的对称性
卫战胜 发表于 2008-11-29 1:17 14次点击 | 收藏
苏刚,教授,中科院研究生院副院长,研究方向为理论物理
 
张文祥 发表于 2009-9-12 9:49 回复
是啊,不要离开对称性自发破缺抽象谈论对称性,更重要的是不能象中国学术界的许多"社科专家"离开数理分析空谈对称性,除非在做科普!
 
网络系统的对称性质
卫战胜 发表于 2008-12-3 22:38
 
张文祥 发表于 2009-9-12 9:49 回复
"网络系统的数学性质主要是与“度量”无关的拓扑性质,而其物理性质则主要是与“度量”有关的对称性质。"
       不一定吧!
 

 张文祥 发表于 2009-9-15 10:28 18楼

沈凌莉:你好!
    谢谢回复!
    关于如何理解对称以及应用对称思想,我的评论,有感而发,但是这种感想首先不是针对卫战胜说的,当然也不是针对林永青说的,而是针对学术界的许多哲学研究者说的.他们观点上的一些偏颇,陈敏伯先生在卫战胜的对称讨论中论及,我就不重复了.我有感而发的是另外一个方面.是:对称的分析理念,方法是在一定的话题和背景中提出的,因此只能适用于与这个话题和背景一致的场合.我的意思不是说根本不能应用于经济社会领域,而是不能仅仅根据其结论,甚至片面理解其只言片语,事实上仅仅用类比的思路把物理数学分析的方法简单推广到经济社会领域中去.说具体些.如果不是做科普,那么应该在对经济现象的理论物理-数理分析中应用对称-对称破缺的分析方法.否则这是一种非科学的,实质上是愚昧的做法.对此没有深入研究的人不会在意.卫战胜注重研究这一领域,但是他不是哲学研究者,难怪也犯了类似错误.当然我无意象评论学术界的许多哲学研究者那样评论他,不过我提醒过他,他却不在意,陈敏伯也批评了,我感到他其实也没意识到这点.
    我提出整体上提高水平,其动机你们不会怀疑吧,我曾多次表示对价值中国平台的认同,也不只一次表示希望能更上一层楼.因为作为我们个人说不能挤国家基金的独木桥,作为对事业的追求说,我们希望在科技体制彻底改革前,价值中国网能经营成功.希望卫战胜等网友,智慧创业事业有成,所以,我直率的提出自己看法.
    我"希望既积累各种思想观点,也有更多基于各行业的操作性知识和专业经验的交流。"就我个人来说,也只能从某一方面提出自己的咨询意见来,而且我还认为就智慧创业的当前情景而言,理念,方法,思路也许是要首先考虑的.顺便说,我并非认为只有自己是正确的,我到处寻求合作者正是表明自己对别人的实是求是的尊重与欣赏.就我个人专业而言,我提出他人没有注意到的问题,也是我多年钻研,包括吸收他人研究成果,以及对自己在研究过程中产生模糊认识进行自我反省批判的结果.
张文祥 2009.9.14.

附:
陈敏伯 发表于 2009-9-14 8:27 10楼
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交锋自古以来都是自然的、必然的。作为例子,自然科学的简单性或“还原论”,也经常与复杂性甚至“整体论”发生交锋。我觉得有时候经常两边说的不是一回事:理论物理学家Steve Weinberg(1979年诺贝尔物理奖)和凝聚态物理学家Philip W. Anderson(1977年诺贝尔物理奖)之间的还原论(reductionism)与整体论(holism)之争,同我国哲学界以整体论来批判科学主义的还原论相比,我以为说的不是一回事。甚至有自说自话的味道
如果把自然科学里的还原论硬说是犯了不懂孤立看问题与全面看问题的错误的话,以为只要把自然科学套上“具有分割研究和实验室孤立研究的传统”的帽子就赢了。那问题太简单了:难道,自然科学家就愚蠢到不懂孤立看问题与全面看问题孰优孰劣吗?
更好笑的是:Prigogine在1979年应邀访问中国受到盛情接待时说过几句对中国哲学的赞美言词。中国自称整体论者的学者经常津津乐道引用来作为他们论点的重要支撑。
实际上,恰恰相反,只要是读过Prigogine的成名著作《非平衡统计力学》的都无法否认,正因为他是“还原论”的一把好手,因此开扩了科学的视野。Prigogine理论本身就是在还原论土壤中生长出来的。Prigogine反对经典还原论,不是反对其中的“还原论”,而是反对“经典”,这个“经典”就是指经典力学、量子力学的运动方程的时间可逆性,决不是别的什么。
说到底,指望仅仅在字面上而不借助于数学和物理把这个问题争论清楚是绝对不可能的。这就是以哲学为基点的学者永远不必认错的道理。
 
[原帖] 卫战胜 发表于 2009-09-13 16:09
如对于自然的非规律性,如果深入分析,就会发现:当我们观察周围世界时,更多地不是观察到世界的规律,而是看到了这些规律的展现——结果。这是两个不同的领域,需要从两种不同的途径来研究。一种是更多地被自然的简单性和对称性所吸引,对要素进行分析,在更靠近自然规律的地方工作,以暴露自然隐藏着的对称性。这是粒子物理学家的着眼点,也是他们宣称自然简单性的基础。另一种是对整体系统进行分析,更多地研究自然规律的复杂结果展现的非对称性,而不是规律自身,更多地被自然的复杂性而不是它的规律所吸引。这是生态学家和气象学家等的着眼点,也是他们宣称自然是复杂的基础。前者可以看做是研究自然的柏拉图途径,后者可以看做是亚里斯多德途径。不同的研究途径获得的是对自然的不同的认识。(摘录于《中国共产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