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量的逻辑》已出版 自序


                              

                                                                                        自    序

                                                              
  这本书的前身是为网友写的帖子,当年在天涯社区的经济论坛上连载,名字是《宏观经济学的散文笔记》。帖子贴出后,很快飘红,上万网友点击跟帖,并给予我很多赞誉和鼓励。宏观经济学的专业书能在网上连载并得到大家的喜欢是我始料未及的。正是网友们的称赞,激励着我持续地写下去,最终成了本书。得以出版,实在应感谢那些我不知道名字,也不知身在何处的陌生网友们当年的陪伴与支持。

  小时候读书,对古人的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领会得并不深,到大学读了几年书后,才逐渐对这两句话有了些许体会。其实,说者也许想要表达这样一种思想:读好书会给人的思维带来冲击,而这种思维冲击给人带来的快感要远胜过其他任何快感和享受。读经济学的时候,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这种快感,并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思维冲击。在我的生平里还没有一次这样的读书经历:我可以通宵达旦地读经济学而不感到丝毫的疲惫与倦怠。这种兴奋慢慢转化成一种信念:我是为经济学而生的人,是可以为理论而做出贡献的人。

  正是因为这种信念,我曾做过十分艰辛的尝试,并在其中感受到了痛苦与彷徨。然而,经济学的神奇魅力让我心驰神往。常听人讲,和人类蹩脚的计划比起来,上天的安排更别具匠心。我为自己仍能在经济学理论里扬鞭策马而感到幸运。经济学家吴敬琏说:“我之所以对经济学执着沉迷,归根结底是为了解答一个困扰了几代求索真理的中国知识分子的问题,那便是,怎样才能振兴百年积弱的中国!”,这也正是我想要表达的心声。

  写这本书,就是想把自己所体会到的兴奋传给读者,把自己理解的经济学与读者进行交流。这里没有很多经济事实和数据,只是以一种富有逻辑的方式去思考和表达现有理论。在我看来,现代经济学是一套思维方式,是一套思想方法,而不是经济事实。各个国家的经济现象各不相同,经济学是让人们掌握这套方法,并帮助使用这套思想方法的人得出正确的结论。这里也没有将宏观经济学过于数理化,因为这容易让人望而却步。现代经济学大量运用数学,尤其是高级阶段,有很多内容我至今也没有完全搞懂:每一个数学式子背后到底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经济思想和含义?我相信,这也是对绝大部分经济学家提出的智力挑战,于是我避开了这些内容。

  本书所讲述的是公认的中级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很少一部分是高级宏观经济学的内容。这样选择,也是为初入大学的学生们学习宏观经济学和将要参加考试、尤其是要参加考研的同学们提供便利。但我要强调的是,这本书并不是对许多流行的优秀宏观经济学教材的替代。事实上,这本书正是我在阅读那些教材时的理解和心得。阅读本书后,也许有助于理解标准的宏观经济学教材,研究生基础阶段的同学也可以读读这个水平的东西,经历告诉我,对于这些知识的熟悉会减轻很多学习压力。

  本书也没有像许多教材那样列出条分缕析,框架分明的写作纲目,而是以逻辑思路往下思考,文风更像是散文,或读书随笔。我一直笃信,一个学科的所有内容是可以围绕其核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零碎的介绍反而不利于整体的理解和驾驭。在写作过程中,这种思维的连续和恣意挥洒再次让我感受到了经济学的美丽和让人震撼。

  当我是一个刚刚学习经济学的学生的时候,我渴望能够读到一本文笔轻松,思路清晰的经济学教材,同时理解经济学的技术和思想,并能够将二者有机地结合。本科毕业后多年,我作了这个尝试,结果之一,就是这本书。然而对读者效果的好坏,还是由读者们自己去鉴评吧!书中的不足之处,也敬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王天龙 

  于清华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