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决战,信心为先


         近日,重读《三国》,两段小情节令人深思:

      一是刘备刚得孔明,以师礼待之,关羽和张飞看不顺眼说:“孔明年幼,有甚才学!兄长待之太过,又未见他真实效验。”刘备说:“吾得孔明,犹鱼之得水也,两弟不复多言。”不久,曹操派夏侯惇、于禁、李典率十万大军杀奔而来,刘备与关羽、张飞商量御敌策略,张飞说:“哥哥何不使‘水’去?”刘备请孔明商量对策,孔明说:“但恐关、张二人不肯听吾号令。主公若欲亮行兵,乞假剑印。”刘备虽然“剑印付孔明”,听孔明“排兵布阵”,但自知势单力薄,仍然“疑惑不定”。

      二是曹操亲率百万大军,威逼东吴的孙权投降。张昭率文官劝孙权投降,“以愚之计,不如纳降,为万安之策。”其他文官们也呼吁:“子布之言,正合天意。”但是以黄盖、程普为代表的武将则坚持抗战。孙权在决策投降还是抗战问题上“寝室不安,犹豫不决。”最终,孙权采纳了周瑜的抗战建议并拔出佩剑砍掉面前奏案一角说:“再言降操者,与此案同。”随后,孙权将剑赐予周瑜,封其为大都督。由于有了坚定的决心,摒弃了三心二意和犹豫不决,赤壁之战,大败曹兵,孙权领东吴进入一个辉煌的时代。

      中国3G发展已经进入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刻,国家对于3G的发展也有明确的国家战略及其政策,以TD-SCDMA的发展为例,国家领导人在2009年又多次明晰了其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性,相关部门以及企业领导人也表明了成功发展的决心。但是,在3G,尤其是TD-SCDMA的实际推进中,“疑惑不定”的人仍然存在。问题是这种怀疑如果仅仅是普通消费者,甚至一般的媒体人士或者学者,都是可以理解或者正常现象,但据媒体表明的专家观点以及本人的考察,怀疑3G导致的“执行不力”亦不可小视,因为其“犹豫不决”和“三心二意”不仅仅是怀疑“红旗到底能够打多久?”,有可能是“扛着红旗反红旗”,影响中国的3G发展。各位看官,以上仅仅是个人观点与想法,是基于本人对中国3G发展的理解:中国的3G发展应当遵循技术演进规律,即从1G、2G、3G是其技术演进规律,而关于3G“终端”、“天线”、“长码短码”以及“同频干扰”等都属于可以解决的技术问题;从市场发展方面看,在中国经济发展以及拥有7亿移动用户的基础上寻找3G市场需求,已是时不我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