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通信展十年,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又是一年一度的国际通信展,累了一天回家,屈指一数,参加国际通信展已经十年,这个展会也发生了很多变化,我却是十年没有一次不在这个展会坚持,真是有点特殊的感情了,而且,作为媒体,我们也真是十年来一直在推动媒体的变化。除了感慨,有一点自豪的是,十年来,媒体在通信展每一重要行动,都留下了我们的努力,有一点自诩的是,我们真是没有被超越过。
2000年,那时我创办的《通信世界》杂志还是一个不为所知的小媒体,我们知道当年10月举办的国际通信展是一个展示自己,产生行业影响力的最好机会。但是那个时候,没有一个媒体在通信展做什么投入,当时只有《人民邮电报》占了国展一号馆入口的位置,它是为通信展做宣传的身份在哪里的,对面是国展工作人员的位置。我们不想花钱,也没钱可花,和展会主办方商量,将国展工作的位置分一点给我们发杂志,然后,我们一点点挤,扩大地盘,展会开幕前一个晚上,我们做了一点宣传品贴在墙上,又和器材公司商量,这太难看,能不能扩大一点。得到同意后,我们连夜做喷绘,第二天开幕式在外面举行,我们的同事刘复利还在里面贴那个喷绘。
正是我们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我们才开始被行业内充分认识。感谢那时与我一起奋斗的同事们。
此后,对业内一个朋友的一句话印象非常深:你们到处要宣传别人的媒体,都不知道要宣传自己。以后,把通信展作为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在大家的帮助下,应该说制造了很多的第一。
2001年,我们开始在通信展上和新浪合作做嘉宾访谈。当时的情况,基本是我们在做,新浪配合,用我们的内容。这让新浪的领导非常不满意。不过从此开创了在通信展上做访谈的风气。现在这样的访谈差不多有10个媒体在做了,很多嘉宾都跑不过来。今天我还在做,我给自己的要求是:大家都做,那是没有办法的,我们做的是专业,我们用最专业的议题,和嘉宾共同的讨论产生一点共鸣。我们绝不会只是列几个大而化之的问题,做点匆匆的提问。
2002年,我们开始在通信展上一天一期出杂志,这是从国外展会学习的,但是我们也能一天出一本,没有人能相信,我们还是坚持做下来。最困难的是,2006年ITU通信展,在香港办,我们能不能到香港一天出一本?那个时候,娟子在医院做着化疗,我已经萌生在了在离开《通信世界》的想法。不过我们同事鼓励我一定要到香港也做。我们不但做到了,现在说起来,那一期的《每日新闻》是这么多年,这些展会新闻中最精美的。感谢昔日的同事们,也感谢做着化疗还支持着我的娟子。
2007年,我们飞象网创办,10月8日网站上线公测,10月23日通信展,这么短的时间,我们要做访谈,要一天出版一期《展会快讯》,还要有一个展位,但是我们并没有订展位。我们就创造性地用一个房车,建了一个访谈室,放在了展馆外面,既非常引人注目,也收到良好的效果,而且花费也不多。
2007年有了飞象网,我们的创意就更大胆,也更不受思维的限制了,这一年我们开始推出我们著名的小飞象,两只美丽的大象,成了展馆里最受欢迎的形象。直到今天,它们也是还是非常受欢迎。
今年我们的礼仪小姐们,都是一水的迷彩,明年,我要把我的展位装饰成一个堡垒,我们大家都要穿上战斗服。呵呵,这些,通信业里没有敢干,圈子里的媒体更不敢了,我敢。
不管怎么说,在通信展上媒体越来越有压力,也越来努力,越来越有看点,这些和我们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想想这些,我们还是很自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