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经济复苏就要打压房价?荒唐!


一旦经济复苏就要打压房价?荒唐!

政策调整更利于房地产业稳健发展

    楼市转暖了,房价也在上涨,于是对房地产说三道四的声音又大了。其实要说房地产已经走出低谷还为时过早。房价的上窜下跳,成交量的不稳定,尤其是开发量还没有明显增幅,表明开发机构还心存余悸。市场才好转几天,却又惊呼政府政策打压,不能不让人心有余悸。政策调整就要打压房价?未必,我看政策调整更利于房地产业稳健发展。

    政府稳定房地产业的政策着眼长远不是权宜之计。有人说“一旦实体经济复苏,政府就要整治房地产”,这种说法毫无道理。政府没有把房地产业作为“敲门砖”,门敲开了就扔了,等待实体经济好转了就回过头来打压房地产。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一大重要支柱产业,关乎国计民生,保持房地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利国利民。房地产业与其他产业一样,在国民经济的五脏六腑中担负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就像十指连心一样牵动着中央政府及各地方政府决策者的神经。因此,毫无悬念地说,即使将来政策调整,也是会更有利于房地产业稳健发展,而不是刻意打压使其萎靡不振。

    房价上涨不是那个人喊上去的而是市场所为。金价涨翻天,买白银也要排长队,人们基于通货膨胀的预期,尽量采取可能的手段保值增值,从这个意义上说,房价上涨有它的合理性。有人说“中央当然知道房地产有泡沫”,这种说法更是想当然了。中央哪份文件、哪位领导、在哪个场合说过房地产有泡沫?如果说过,可能是几年前了,起码今年以来没有说过。相反,中央一直在反复强调保持宽松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瞄准国民经济发展的既定目标不动摇,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因此,任何听信小道消息并见风就是雨的主观臆断都是不可取的。

    美国各地房价不尽相同,地域差别也比较大。芝加哥这个地方普通住房房价每套约在35万美元。一个普通白领的年薪约6万元,扣除25%左右的税收,年实际收入约4.5万元,理论上计算,不吃不喝需要8年积蓄。中国二三线地域的普通住房房价每套约在30万人民币,一个普通白领的年薪约2.5万元,基本不要缴纳工资税,理论上计算,不吃不喝需要12年积蓄。当然与美国相比,我们还要考虑到美国地域大,人口比中国少很多,工业发达,高科技产品利润丰厚等因素。如果按照夫妇双职工计算,再减去基本生活费用,积蓄时间均应缩短1/3,也就是6—8年的时间。如果算上按揭,则实际购房和入住时间还应提前。

    住房问题比较突出的是在大中城市打工者,他们的工资收入不如白领,却要承担比故乡更高的房价,加上子女异地上学等的额外负担,此中的落差就更显突出。这几年政府加大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开发力度,逐步在解决这方面的矛盾,但此中又有不少其他问题出现,尤其是经济适用房的不合理分配是个大问题,所以又引发不少争议。我想,如果政策调整,对于怎样切实解决低收入者的住房困难,比人为打压房价更重要,倒是应当狠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