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首只“先A后H”形式上市的中国中冶H股(01618.HK)上市首日即告破发。中冶H股在香港上市首个交易日以5.52港元破位低开,较其6.35港元的招股价下跌13%。之后虽有震荡上行,但始终处于低位,最终报收于5.61港元,较招股价下跌了0.74港元,跌幅为11.65%。
数日前中国中冶A股(601618)以7.33元开盘,当日最高摸至7.50元,最低探6.64元,报收6.94元,而后在三个交易日里一路下行,最低下探到5.89元,收盘6.01元,勉强守住6元整数关口,但比首日开盘价已下跌1.32元,比A股招股价5.42元上涨11%,有分析师认为,较H股比价仍有下跌空间,甚至“破发只是时间问题”。
中国中冶上市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窘境?
招股价过高?一方面有机构分析报告称:该公司2009年—2011年每股收益预计为0.25元、0.33元与0.45元,结合同类型上市公司及近期新股上市的市盈率比较,中国中冶上市股价即使按最高价位7.50元计,其市盈率不过30倍左右,比起同类上市公司,也在合理范围之内,因此较招股价5.42元给予“推荐”评级。另一方面又有统计报告称:在近几个交易日内,除了两家“涨停敢死队”以外,没有任何大机构介入。真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投资者冷眼?中冶H招股文件中披露的五大基础投资者共认购了19.38亿港元股份,其中包括中国海外(00688.HK)旗下的中国海外财务投资、建行(00939.HK)旗下的建银国际、中交建(01800.HK)旗下的中国道路工程投资公司、中国银行(03988.HK)旗下的中银集团投资公司,以及中信泰富(00267.HK),可谓大款云集。同时中冶H股招股结果还显示,该股公开发售获204倍超额认购,冻结资金2008.45亿港元。尽管启动了回拨机制,公开发售部分由5%增至占20%,申请一手的中签比率也仅为8%,申请15手才稳获一手。中冶A股申购,网上冻结资金量约为10,398.54亿元,网下冻结资金约5,802.02亿元,网下配售比例为1.18%,网上中签率为1.18%,获得超额认购84.75倍。无论AH,均可谓炙手可热。
后市托盘者?还有人称:眼下A股走势正处于敏感期,中冶目前还未进入指数,可能来一个先抑后扬,待下周一进入指数后,反而有托市的作用。这真是奇谈怪论,先把大量的投资者套牢(同时包括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投资者的巨亏),再行托市,不知是那位高手的谋划?
对于中国中冶上市后的如此局面,是否要问问审批机构(中国证监会)及保荐人(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有何感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