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9月初工行、建行上调外币存款利率之后,农行从9月12日起上调部分小额外币存款利率,调整涉及的币种有美元、欧元和港币。这是国内商业银行在今年来频频下调小额外币存款(300万美元以下)利率后进行的首轮阶段性上调。紧接着中国银行宣布于9月17日起上调境内美元、欧元小额存款利率。至此本月内四大行均上调外币存款利率,中资行迎来了外币存款加息的新一轮热潮。
业内认为,外汇占款的减少和外汇贷款的增加导致的银行资金吃紧是这轮加息的主要原因。”
从此次一系列的加息动作可以给我们提供以下几个信息:
1.银行间外币流动性趋紧(现状);
2.结汇意愿加强及对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强(原因);其实这也是对美元贬值预期的加强,现在的美元走势也印证了这一观点,同时美元的LIBOR利率已经低于日元,已经有顶替日元成为国际间拆借的低息货币的趋势;因为人们更愿意借贷便宜的(低息)且有贬值趋势的美元了,(因为到时候归还的货币已经贬值,其真实购买力下降)而现在的外汇贷款大幅增加也恰恰表明了这一点;
3.导致的结果是:为了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升值会增加国内通胀预期、影响出口及促使国际热钱流入国内,引起更大泡沫),现在采取的措施是有必要的(即提高外币利率)。但是本人分析这不会引起新一轮的加息热潮,因为在美国没有提高利率的前提下,这种举动也是有限的,因为如果继续提高,同样会吸引外资大量囤积国内银行(因到一定程度利差有套利空间),这样会造成外汇占款增加,从而影响人民币。而且继续的加息也与现在的大环境“宽松的货币政策”相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