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跃进中的悲情毛泽东


 

大跃进中的悲情毛泽东
 
三年大饥荒,毛泽东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毛是聪明的,聪明人为何做糊涂事?
南京大屠杀中,日本人以杀人为乐。但是,毛泽东无论如何在心中是不会愿意大饥荒发生的。
 
毛当时一心想要创造第二次奇迹,即赶超英美。在这个强国理想的推动下,毛实施大跃进。
 
在1955年的时候,毛泽东就已经在党内在动员要搞‘大跃进’。
1955年3月31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第一次提出:“要在大约几十年内追上或赶上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同年10月,在中共七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说:大约50年到70年左右,即10个到15个五年计划左右,可以争取赶上或超过美国。
 
1956年中共‘八大’会议上,毛向全党提出来,我们必须要下这个决心,用五、六十年的时间赶超美国。毛说,如果不能在五、六十年的时间超过美国的话,就应该把我们开除球籍。毛泽东还说“人家(指美国)一亿七千万人口,有一万万吨钢,你六亿人口不能搞它两万万吨、三万万吨呀。你赶不上,那你就没有理由……”
 
1957年年底,毛泽东对于英美的“赶超”计划大大提前了。
第一个原因是受到苏联当时提出的赶超美国计划的刺激。(1957年11月,毛泽东率中共代表团赴莫斯科参加十月革命胜利40周年庆典,并出席各国共产党、工人党莫斯科会议。)
1957年11月18日,毛泽东告诉64个共产党和工人党的代表说:“赫鲁晓夫同志告诉我们,15年,苏联可以超过美国。我也可以讲,15年后,我们可能赶上和超过英国。”
1957年10月,毛在最高国务会议上说,“再搞五年就可以超过1000万吨或者稍微多一点。”
(在这一年,中国的钢产量是535万吨。)
 
1958年2月2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提出国民经济“全面大跃进”,说“我们的国家现在正面临着一个全国大跃进的形势,工业建设和工业生产要大跃进,农业生产要大跃进,文教卫生事业也要大跃进。”
毛泽东1958年3月在中共中央成都会议上说:“十五年赶上英国,二十年赶上美国。”1958年4月15日,毛泽东在修改《介绍一个合作社》一文的批语时加速“赶超”。他写道:“十年可以赶上英国,再有十年可以赶上美国。”
 
(我是这样想的,随着毛年龄的增大,毛是希望在有生之年带着中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毛的大跃进给中国带来沉重的负累,可是我们也必须明白,毛泽东是被强国梦想灵魂附体了。)
 
1958年5月,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毛泽东(继续加速)在修改副总理李富春的报告时表示:“七年赶上英国,再加八年或者十年赶上美国。”这次会议通过了毛泽东倡议的中国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后来,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被称为“三面红旗”。中国现代史上的“大跃进”正式开始。
 
1958年4月下旬,毛泽东曾经在广州表示,15年超英的口号不变,15年赶上美国看来不是没有可能的。理由是,我们有六亿人口,又反了右派,以政治带动业务,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1958年6月21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说:“我们三年基本超过英国,十年超过美国,有充分把握”。毛的信心不是对经济的了解和掌握,而是来自于他的政治信念。
 
“大跃进”的核心是钢铁,钢铁是毛泽东“超英赶美”理想中的重中之重。
 
1958年1月下旬,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15年后,要搞4千万吨钢。”
毛泽东指示当时的冶金工业部部长王鹤寿进行研究,写出报告。1958年3月20日,王鹤寿向毛泽东报告,认为完全有可能十年超过英国,再有十年赶上美国。当时的英国,钢年产量是2200万吨。王鹤寿提出1962年中国钢产量达到1500万吨,“争取钢的年产量为2000万吨”。毛泽东十分开心,这样讲:58年800万吨钢,“明年1000万吨钢,后年1700万吨钢,世界就会震动。毛在亢奋中,于是王鹤寿很快把1962年的钢产量计划又改为2500万吨,3000万吨。1958年6月,毛泽东指示王鹤寿把1958年的钢产量确定为比1957年翻一番,就是1070万吨。王鹤寿于6月22日向中共中央提出报告,要把1959年的钢产量提高到3000万吨,“三年超英”,并且在1962年达到8000万到9000万吨。前8个月只生产了450万吨钢,1958年下半年中国共产党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完成“超英赶美”的第一步,生产出1070万吨钢。如何在剩下的4个月里生产600多万吨钢呢?陈云提议:发动群众搞“土炉子”。
 
1958年8月17日,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决议:《全党全民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在赶超英美思想的鼓动下,中国全民炼钢铁,每个省市都有数百万人炼钢,最多的时候,全国城乡共有9000多万人同时在炼钢。非专业人士在遍布全国各地的上百万小高炉、土高炉炼钢,连毛泽东的警卫部队也在中南海里建起小高炉炼钢。
 
毛泽东甚至说:“要拼命干,上海有十多万吨废钢废铁回炉。要大收废钢废铁,暂时没有经济价值的铁路,如宁波、胶东线,可以拆除。”在毛的呼吁下,中国农民把菜刀、炒菜锅都“捐献”了,有的妇女连发夹都“献”出来。当时有个口号就是:“倾家荡产大搞钢铁”。
 
1958年9月2日,豪情万丈、信心百倍的毛泽东写信给刘少奇和陈云等人说:“为五年接近美国、七年超过美国这个目标而奋斗吧!”1958年9月5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说,1958年的钢产量“可能搞1200万吨”。“明年是基本上赶上英国,除了造船、汽车、电力这几项以外,明年都要超过英国。十五年计划,两年基本完成,谁人料到?”
1958年12月22日,中国新华社发布消息说,据冶金工业部统计,截至12月21日,全国已经生产钢1073万吨,提前完成了钢产量比前一年翻一番的计划。
 
到1958年年底,一共生产了1108万吨钢。
1958年的1108万吨钢,后来的调查表明,有308万吨是不能用的废钢。
1958年的“成功”让毛泽东的雄心进一步膨胀。1958年11月,中共中央在武昌召开八届六中全会,毛泽东提出1959年钢的年产量要比1958年“翻两番”,达到3000万吨。
 
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赵尔陆泼冷水说:“照我看,如果完成1600万吨,就算很了不起了。”毛泽东表示:“明年老老实实就是翻一番。”后来,陈云把国家计委的报告交给毛泽东,说1959年的钢产量只能安排1200万吨到1250万吨。毛泽东又把1959年的钢产量指标压缩为1800万吨。(毛泽东对这个指标也没有什么把握了。)他在武昌会议上就说:“究竟1800万吨有无把握,我们所得到的根据不足。” 后来,这个数字又一降再降,直到1959年5月,把1959年的钢产量指标确定为1300万吨。当年官方公布的产量是1358万吨。
 
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周小舟1959年在庐山会议上说,湖南省1958年建起5万多座小高炉,其中两万多个从来就没点火炼钢。这不仅是虚报成绩,吃“数字空额”,更极大地浪费了资源。
1959年7月,在庐山会议上,彭德怀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严肃中肯地批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引起了毛泽东的盛怒。经过半个月的猛烈批判,一纸《关于以彭德怀同志为首的反党集团的错误的决议》,撤销了彭德怀的国防部长职务。庐山会议以后,毛泽东与彭德怀的矛盾开始激化。毛不但没有清醒,更‘勇敢向前’,死胡同走到底,1959年8月18日在《中国共产党八届八中全会关于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决议》上批示:“完全可能在八年左右的时间内,从1958年算起实现‘十五年内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方面赶上英国的口号’。”
 
1960年1月,中共中央进一步提出5年赶上英国。强国梦想宛如千年人参,老毛吃下后,信心十足,雄心勃勃!1960年下半年,毛泽东提出要搞新的“大跃进”。中共中央提出了“为完成和超额完成今年的2040万吨钢为纲的工业生产计划而奋斗”的口号。1960年夏天,毛泽东看到钢铁生产计划可能无法完成,便将主管经济和计划的副总理李富春、薄一波找去,再次提出搞“全民大炼钢铁”。他说:“办钢铁要大搞小土群、小洋群”,“今年要动员7000万人来干,我们处于被轻视的地位,就是钢铁不够。要继续跃进……十年搞一亿吨,上天。”
 
当老毛为赶超英美而‘大跃进’的时候,中国已经出现严重的饥荒,饿死人的事情开始发生并加剧,“全民大炼钢铁”活生生是一只只铁老虎,非但没有让中国雄起,更荒废了农田。
(1960年,依然有大约1820万人在炼钢,其中1004万人是在小高炉和土高炉炼钢。)
 
毛泽东的保健医生李志绥回忆说,毛泽东曾经疑惑地问:“如果小高炉可以炼钢的话,为什么还要那么大的高炉呢?难道外国人都是笨蛋?”但是他在安徽省委大院的小高炉视察时,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拿了一个钢锭给他看,说这就是小高炉炼出来的。毛泽东就不能不信了。其实,这块钢锭是从一个专业炼铁厂拿来的,曾希圣欺骗了毛泽东。
 
大跃进并没有让老毛的心愿达成,‘拔苗助长’的悲剧更让多人愤懑,毛泽东检讨,他说,“没有想到炼钢那么复杂,还需要焦炭,还需要什么铁路运输等等,这个是他过去不知道的。”
 
全民大炼钢铁不计成本,小高炉和土高炉更是浪费巨大,一共给中国造成了大约200多亿人民币的损失。(中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全部工业投资额也不过是250亿人民币。)
 
大饥荒让很多人被饿死。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不愿意大饥荒发生。
作为百姓来说,大饥荒是大事。作为毛来说,在他有生之年,让中国超过英美,是大事。
领袖的大事和百姓的大事,不是一致的。百姓是对的,领袖的想法,也是悲壮的。
大饥荒发生的三年,毛负有最大的责任。
只是,毛的一生是踏踏实实的献给革命、献给国家了。在建国60周年大典将要举行的时候,在中国一年比一年强大的今天,虽然还不是世界第一强国,但是毕竟在前进中。若是毛泽东在天有灵,我相信他会为大跃进中饿死的N多个生命而懊恼,也会为今日的中国而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