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之间,在英国已经是第四年了。
北京和剑桥看起来当然很不一样:北京很大,剑桥很小;北京灰尘多、干燥,剑桥一年四季绿油油的,空气清新湿润;北京很热闹,生活日新月异、激动人心,剑桥很安静,生活永远以同样的节奏往前走,岁月流逝,了无痕迹。
我在剑桥的生活和在北京的也很不一样。
我在北京上班挣钱,风风火火、热热闹闹。住24层的单元楼,出门开车,从不开伙——或吃盒饭、或回家蹭饭、或请客、或被请,穿着有形有款,日日呼朋引伴,手机、呼机、电话轮番响个不停——出门忘了带手机那可是一件大事。
在剑桥,我是个学生,过的是纯粹的学生生活。刚到剑桥,住得不像学生,一个人住一个每月800英镑房租的house,(这是2002年初的房价,近年来,剑桥的学费和房租都是逐年递增),每个房间的每扇窗外都有不同风景,是不同的树木和屋顶,房间里有风格典雅的家具和装饰,餐厅配备的餐具也是精致考究的,就连吹风机、熨斗,甚至衣架都是配好并放置妥帖,浴巾、床单和厨房的抹布都干净清爽如新,管家每周来换洗。没有任何居家的东西要添置,这使我初到英国的生活简便很多。
很快我就发现这房子对于学生来说太奢侈了。第二个学期,我就搬到了另外一栋房子,还是在学院里,还是房前屋后有花花草草,是一栋更大的房子,卫生间、厨房和起居室都宽敞明亮,但是六个人合住。我的邻居们有印度人、新西兰人、瑞典人、加拿大人。有邻居好处多多,会天然地有了朋友和陪伴,想找人说话就煮杯咖啡,坐到楼下的起居室守株待兔,不一会儿就准有一只同样寂寞的“兔子”,穿着拖鞋,端杯咖啡过来。邻居之间的交往有好的一面,不必组织、不必预约、不必出门、不必打扮,无论男女,大家因住在同一屋檐下,熟悉彼此不修边幅的一面而多了一份松弛,也多了一份亲近。坏处是同居的邻居们彼此毫无隐私,谁几点起床、几点如厕、吃啥喝啥、有什么来往的朋友,都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后来因为换学院,又搬过两次家。直到结婚之前,一直都住在学院,三年住过五个地方。搬家也成了剑桥生活的一部分,一次比一次东西多,最后这一次,满载的宽大的房车居然跑了近十趟。这些东西既能够完美地消失在一个房间的各个角落而毫不拥挤,也能把一栋房子不费力气地填满,典型的能屈能伸,真是神奇啊。
吃饭在学院餐厅,但还是有很多时候自己做饭,做饭和做家务是我剑桥生活的重要一部分,也经常请客,但很少到外面餐馆,多是自己下厨。小时候在家欺负哥哥姐姐,从来没有伸手做过任何家务活,最多是百年不遇地扫扫地;上大学又欺负男朋友,洗饭盒都由男朋友代劳,自己就抱着两个人的书包站得远远的,嫌洗碗池旁边倒剩饭菜的桶脏啊;工作以后住单身宿舍时,从不开伙,也就没有家务,后来自己有了房子,还可以请小时工帮忙打扫卫生。总之,前面30年没做过什么家务活。可是自打到英国,我不仅学会做饭,天天下厨房,而且乐在其中,捎带着来连洗衣洗碗之类的也在厨房里见缝插针地做了。其实做家务有种简单的愉快。因为总是不耻下问,我的厨艺突飞猛进,现在可以请一桌子的人来吃饭!在家大宴宾客,扎着围裙,忙来忙去,招呼一帮朋友吃喝,真是快乐又骄傲的事。
行,在剑桥也是一件简单的事,因为地方不大,自行车是最方便的交通工具。我买过三辆自行车,其中两辆新车都以被盗告终。小偷很有职业眼光,一眼就看出我的自行车是好车,第二辆车买了不到一个月就丢了,我索性也不再买自行车了。我买了一辆二手的法国雷诺汽车,但是出门依然多半是安步当车,除非周末到超市购物。步行有无数好处:不用转来转去找地方停车,不用操心路是不是单行线,不怕塞车,更不用付汽油费,也不用担心自行车被偷,抬腿就走的感觉真好,万事不求人。剑桥不冷不热不晒不怎么下大雨,只要穿双舒服的鞋子,走路是一件乐事。
因为常走路,也就很少机会穿高跟鞋、套装什么的,大部分是牛仔裤、布衬衫之类的休闲衣物,名牌就更不需要。北京常穿的时装穿到剑桥来显得格格不入,在剑桥常穿的衣服穿回北京又太土气,那些在北京被挂在衣柜里的、生活里毫无用武之地的舞台上主持晚会的礼服和首饰,在剑桥倒是大放异彩,正可以在各种派对和formal hall(学院的正式晚宴)上熠熠生辉——我由衷地为这些当时花了不少钱、一度被视作“一次性消费”的服饰在剑桥找到了第二春而欣喜。只要翻翻北京的箱底,把那些再也没用的演出服带到英国,就够俺在学院的formal hall、花园酒会和各种派对上“艳压群芳”了。
三年过去,我的购物习惯也因此改变。因为关税的缘故,过去一有机会出国,总是扫购大牌服饰,好像买得越多省钱越多,甚至还赚了钱似的。刚到英国的时候,去伦敦逛街,喜欢的地方是一线大牌云集的Bond street,买的是BURBERRY风衣,GUCCI手袋、鞋子,现在对于这些东西几乎是避之则吉,即使路过Bond street,也是目不斜视。不仅如此,回北京连翠微商厦都嫌贵,我最爱去的购物的地方是“雅秀”(秀水街附近,可以讨价还价的摊位组成),纯棉的衬衫、T恤、休闲裤子,都几十块钱一件,质量一点不差。我现在剑桥穿的衣服,大多出自“雅秀”;而回北京,这些都不登大雅之堂。
待续****
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