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英国行


我的英国行

 

2006的英国之行让我亲身休会了英国的文化,历史,建筑,休闲及衣食住行, 在回来的飞机上就雄心勃勃计划写一篇文章, 也许是回来之后工作的繁忙, 也许是内心深处想私下保留对英国的触动与回味,也许是怕没有足够的功力来描述那一切, 久久没有成文,现在鼓起勇气, 回重下飞机的那一刻。

英国比我相象中的大: 相对于中国,英国24万平方公里的面积, 使各个城市在我心里成为了模型。第一站为Norwich市, 从伦敦到Norwich用了约90分钟的路程.路上大片大片的绿地, 由开始的兴奋, 逐渐转为疲惫。此后到了其它的城市,发现我确实把它们缩小了。

 

英国的太阳和雨:在我的印象里英国的夜幕会降临的很早, 可以当我们17:00走出机场后, 太阳还高高挂在天空, 阳光明媚。近19:00, 夜晚慢慢来临, 20:00夜晚才正真的开始, 是因为当时是5月份冬天已离去。此后的时间里也并非每天阴雨绵绵, 因为环境的保护,英国的蓝天白去会让人心情舒畅,特别是在阳光充足的日子里。英国的雨来的很急,走的也很快,不大,绵绵的, 有一位在英国呆了近10年的学校工作人员告诉我们, 她出门从来不代伞。

 

英国的酒吧:第一餐由酒店提供已没有特别的意向, 记的较清楚的是晚餐后的酒吧,为了倒时差, 在酒吧呆到11点, 英国的酒吧都是静静的, 是聊天休息的好地方, 且是大部分人去休闲的地方。

 

英国的食物:如果说有什么不能适应的, 那么就是食物了,早餐很丰盛, 各种各样的水果, 午餐以汉堡为主, 晚餐很受重识,英国西餐的规矩有点让我不适应。待了近一个月没有几顿热乎乎的饭, 对于喜欢吃酸与辣的我是一个不可忍受的折磨。 一天,在学校准备的自助晚餐上我拿到几棵绿绿的小葱, 那天晚上两盘子的小葱被我们一行同行6人全部的拿掉。今天的记忆里,小葱依旧那么的香。对于学生有些不同, 学生宿舍均有厨房, 学生可以自己做饭。在学校或校外的超市里学生可以买到各种食物, 各种配料, 中国的老干妈, 洽洽瓜子,方便面均可找到, 只是费用比中国贵了一倍。

 

英国的住宿:英国的大学均有宿舍,每人一间,一般的在一个楼层里有8-10个房间, 5个冲澡间, 5个卫生间,一个大的厨房有几个冰箱, 每人一个炉灶。当然房子有有不同的规格,可以选择人少一点的, 费用会高一些。

 

英国的交通:英国的车很便宜, 但并非每个人都开名车, 英国人还是以环保为主, 开小排量的车, 且在英国车只是代步的工具, 不是身份的象征, 无人去攀比。英国的十字路很少,岔路很多, 交警很难看到, 可是堵车的现象很少见, 每个人不去抢路, 都是去让。英国各个城市之间以火车,飞机为主, 买票都很方便, 火车如同中国的地铁,提前几分钟到买票就可以了, 飞机可以提前定,会比当时买便宜很多。伦敦的地铁,方便至及。

 

英国的城市:

矗立於泰唔士河畔的国会大厦,气势雄伟,外貌典雅; 

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及巴黎罗浮宫并称为世界三大博物馆的大英博物馆搜集品,包罗万有;

英皇权力的中心地白金汉宫;

千年历史的伦敦塔;

无一不展示着英国辉煌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基淀,

剑桥城,古老的建筑,窄窄的卵石路,剑桥人的自信,从容与淡然,它使物质回归本来的朴素的使用价值,使生活简单纯粹,使人从虚荣和欲望以及由此而来的压力中解放出来只有身在其中,你才能真正体会到当年诗人徐志摩对康桥的那份情感, 那份依依不舍。

牛津,不需去介绍什么,也不需要去了解什么,只是静静的坐着,你的内心平静却不缺乏热情。大师钱钟书下车瞬间去亲吻那片土地,而为此丢掉一颗门牙是笑谈, 可是牛津却是这位大师心仪之地啊。

作为政治文化经济中心的伦敦,就热闹非常了, 各色的人种, 各种的造型,这所都市鼓励每个人有自己的风格与创意, 在这里可以尽情的展现自己,无需羞涩与自卑,有的只是鼓励与欣赏。

苏格兰的城堡下,与简爱对话,更加尊重她作为女性的自爱,自尊,自强。与凯瑟琳相对无言,却了解了她内心对爱的狂热,执着与挣扎。大片的绿地,淳朴的民风,还有那美丽的苏格兰裙,哈理波特的魔幻世界离我们并不遥远。

在英国我诧异于树木的千姿百态, 诧异于城市中心整齐漂亮的墓地,诧异于夕阳下散步的老先生与老太太的庄严与温馨。我明白了在经济与文明高度发展国家中的人与人, 人与自然的和谐。

我把我的学生送到这样的一个国度, 去感受这样的文明, 学习这样的文化,我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夏保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