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承载着中国人富贵的梦想


创业板承载着中国人富贵的梦想

 

创业板的10只个股终于开始申购了,这个酝酿十年之久的制度总算是瓜熟蒂落。虽然创业板的未来还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这项制度无疑是为中国的发展主动力之一的民企和中小企业带来机遇,是振兴国民创业以及创新的兴国富民好事情。

 

金融危机的爆发是创业板的助产婆,随着信贷大增以及4万亿的救市计划的实施,大量投入到国企和公共事业中间可能会发生挤出效应,在这种背景下,解决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已经非常的关键。

 

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富强,既富且强,就必须要发展民营经济或者称之为私有经济,这是因为只有不断地分散风险才能真正的使得发展的风险最小化,如果一些大企业集团垄断了市场,一旦决策失误将是全局性的灾难;从激励机制上来看,民营企业灵活,而且效率很高,激活民营企业就相当于激活了整个经济发展的内核。中小企业产出目前已占中国GDP的近一半,并提供70%的就业机会。这些都证明,发展中小企业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才能真正的使得国内内供和内需循环起来。

 

改革以来,浙江民营企业的发展已经证明,只有不断地去掉阻碍民营企业发展头上的不合理的框框条条,才能真正的激发他们的积极性。目前摆在民营企业眼前最大的难题就是融资难,这是一个老问题了,好多年都没有解决。

 

创业板就是为了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而来的,也是为了解决中国人创新和激发私有企业积极性而来的。目前149家送审企业募集资金量最大为8.25亿元,最小为0.85亿元,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已经受理申请在创业板发行的149家企业中,八成是民营控股企业。149家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13家,占9%;外商投资企业12家,占8%;其余都是民营控股企业。

 

而且,创业板的企业都是比较有前途的行业,很少有产能过剩的行业。此次送审的企业主要集中于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服务等行业,占比约为68%,制造业占比约为15%,还包括部分新能源、文化教育传媒、现代农业等新兴行业企业。149家分布在24个省、区、市,主要集中在北京及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约占66%。这些企业都是新兴产能的代表,可能蕴藏着崛起的大机会。创业板的推出,很可能造就巨型民营企业,是与国有企业竞争从而达到竞争的增长。

 

古人常说藏富于民,我们的外汇储备太多,现在都成了负担。2万亿的外汇大家天天都担心贬值,在金融危机的重创之下,“贸易差额论”的重商主义是不行了,我们获取太多的美元货币总是让人担心,虽然笔者主张如果硬要储备他国的货币就是美元,支持储备美元,但是,我们现在外汇达到一定高度,就可以借助外需暂时起不来认真发展我们的内供经济。让老百姓有恒业和恒产,安心赚钱和安心消费,这里就是要不断地拆篱笆,就是以前很可笑的旧陋规废除掉,切实让中国人富起来。这里的中国人是具体的个人,而不是抽象的个人。要让老百姓富起来,首先就是要确立产权,现在物权法已经出台了,还要细化;其次就是要废除重税主义,老百姓富了,蛋糕大了,税收量也大了,何况纸币发行多了,就相当于收取了铸币税。那些歧视民营企业的潜规陋习、以及很明显歧视性的规制要废除,给老百姓真正的财富发展的机会,而不仅仅是一个远大的“理想”。

 

为什么最近一些年国企改制很难,转型也很难,主要就是风险分散机制不完善。民营企业崛起的历史就是拔掉可笑的旧篱笆的过程,篱笆拔掉了,心胸宽阔了,潜力也发挥了,老百姓比以前好的多了。以前很多篱笆三十年拆除的差不多了,越拆越难,最后剩下的都是需要真正解放思想的篱笆。规制是死的,人是活的,只要能够让中国富起来,强起来,除了根本性的制度不能变之外,其他的细枝末叶的规则都应当给予拆除,继续激发老百姓的创造力。

 

中国的老百姓怕穷,确实我们被穷怕了,所以我们自古以来都幻想“丰衣足食”的生活,现在中国老百姓创业,也是需要资本。改革开放以前,财产都属于公家的,难以创业,改革后,很多人利用计划经济给中国带来的短缺经济的机会,白手起家发了财。中国人不缺乏智慧,老百姓最缺资金,现在也是,中小企业要发展就得需要资金,现在银行这一块很难。现在创业板上市了,至少给中国的民企一个希望和幻想,也是寄托着国兴民富的梦想的一个市场。虽然这个创业板肯定会遇到很多顽固势力的阻碍,或者是其他的障碍,但它毕竟启动了庞大的中国民间创造力量和内需动力,真正的为国家崛起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