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舞剧《长恨歌》高端论坛上的演讲


在华清池舞剧《长恨歌》高端论坛上的演讲

                      马平川

    正如童庆炳在《文学经典建构的内部要素》中所说,文学经典是时常变动的,它不是被某个时代的人们确定为经典后就一劳永逸地永久地成为经典,文学经典是一个不断的建构过程。以白居易《长恨歌》唐明皇杨玉环爱情故事为原型创作的京剧、昆曲、秦腔等多种剧种依然活跃在舞台上长盛不衰。《长恨歌》多次成功的改编为电影、电视剧更是轰动一时,屡创收视奇迹。《长恨歌》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遗产资源,也是华清池丰富珍贵的旅游资源。探索《长恨歌》的现代意义,进而充分发掘其的现代价值,并与旅游业发展相结合,这是实现文学经典传播和文化传承的最佳有效的途径。在文学经典中找到与时代相呼应的契合点,以此提升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拓展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历史上的《长恨歌》已经被岁月风干成一堆干燥的脱水食品。我们要做的是注入新鲜的活水,让紧皱的历史随之温润而舒展开来,舞剧《长恨歌》让历史恢复了叶的青绿,花的芬芳。唐明皇与杨贵妃穿越历史的时空,穿越岁月的风尘,来到我们中间。舞剧《长恨歌》艺术再现了一千多年前发生在这里的唐明皇与杨贵妃婉转的动人、缠绵悱恻、千古绝唱的爱情故事。舞剧《长恨歌》成为每一个来过西安,来过华清池的人,一个历久弥新、挥之不去的美丽的爱情梦幻,爱情神话。《长恨歌》赋予华清池深刻的文化内涵,华清池是爱情的故乡,《长恨歌》是华清池的灵魂。舞剧《长恨歌》就是华清池灵魂的完美再现和释放。

    故事的传奇性是舞剧《长恨歌》获得成功一大原因。舞剧故事化,故事传奇化,传奇情节化。作为普通观众欣赏的审美标准:就是好看。舞剧是剧,要用鲜活生动的故事吸引观众,尽可能符合大多数观众的欣赏需求和审美趣味,尽可能体现使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意图:故事好看,富于艺术魅力。现在的舞剧讲不好故事,是导致舞剧缺乏感染力的原因。现在全国很多城市都在搞山水实景舞剧,基本上都是山水实景加先进的声光电的高科技,加上现代歌舞民间歌舞,你看了不能不说好,豪华打造,惊险刺激,画面精美、制作精良。得到了感官的享受。但总觉得缺少什么,那就是缺少故事性。这些舞剧表现的基本上是生活场景,生活图景,自然景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家喻户晓,世代流传,被选入中学语文、大学语文课本。舞剧《长恨歌》的除过山水实景加高科技外,得天独厚的一点,也是有别于其它实景舞剧的一点,就是舞剧《长恨歌》演绎讲述了这样一个完整的真实的就发生在华清池边上的历史爱情故事。

    位于西安临潼骊山脚下北麓的华清池,盛唐时期,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华清宫内演绎了千年传诵的爱情故事,使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成为他们爱情的见证。公元745年到755年间,唐明皇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恩爱情深,他们到骊山踏青,在华清池沐浴,其间安禄山叛乱,起兵反唐。唐明皇被迫携杨贵妃逃离长安,至马嵬坡引发兵变,贵妃被逼自缢,与唐明皇诀别的真实历史。这在白居易的《长恨歌》得到集中表现。以此改编的舞剧《长恨歌》故事脉络清楚,血肉丰满,情节完整连贯、紧凑集中,情节一波三折,复杂尖锐的矛盾冲突,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不仅提高了舞剧的艺术性,也提高了故事的观赏性和感染力。

    爱情的悲剧性是舞剧《长恨歌》震撼人心的力量所在。鲁迅说,悲剧是“将人生有
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悲剧源于矛盾的不可调和,其中参杂着无奈与绝望。能引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白居易长篇叙事诗《长恨歌》主题是描写爱情故事,歌颂爱情的。舞剧《长恨歌》通过独具魅力的舞蹈艺术形式,诉诸于观众的视觉、听觉,有力传达了“把美当众毁灭给人看”的爱情悲剧特征。《长恨歌》一剧在“情”字做足了文章。集中渲染了于李、杨之间缠绵悱恻的爱情。生离死别的难舍难分,绵绵无绝期的无限长恨。贯穿悲剧性情节中处处弥漫着的淡淡哀愁和感伤。爱情悲剧和人生悲剧超越时空局限,撞击观众的心灵,并产生情感共鸣,达到审美意义上的成功。甜蜜的爱情是人人向往的,爱情悲剧更令人回肠荡气,在人们心里所留下的烙印往往是难以磨灭的。没有哪种爱情比患难与共,生死相依更让人感动的了!这就是舞剧《长恨歌》不同凡响的地方。也就是舞剧《长恨歌》不同于其他山水实景舞剧的地方。舞剧《长恨歌》体现了艺术原创精品的不可复制性、不可再生性的艺术价值。

    熔诗乐舞于一炉,写实与写意相结合,这是舞剧《长恨歌》的艺术魅力所在。盛唐是中国民族歌舞发展的鼎盛时期。《长恨歌》为了能够更传神的表现盛唐时期的风貌,诗歌、音乐、舞蹈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彼此辉映,水乳交融。极大的提高了舞剧的表现能力。浓墨重彩地烘托出盛唐的泱泱大气。全剧已不再拘泥于简单地讲述一个家喻户晓的爱情故事,而是要在这个故事之上,构筑一个审美想象的艺术空间,形成了一种强大审美力量,直抵人们的内心深处。全剧用现代的艺术观念和表现手法,通过诗歌、音乐、舞蹈所营造的艺术氛围,把深厚、恢弘博大的唐文化的灵魂体现出来,让人们在震撼感动之中呼吸大唐的文化的气息,体验诗意的激情,感悟爱情的意义。

    舞剧《长恨歌》以《两情相悦》、《恃宠而骄》、《生离死别》、《仙境重逢》四章包括帝妃巡游、玉环入宫、贵妃出浴、贵妃醉酒、安史之乱、马嵬兵变、七夕盟誓、贵妃之死、仙境重逢等故事情节以十幕场景依次上演,时而恢弘壮阔,时而婉约动人。每个章节中穿插浑厚的男中音诵读的《长恨歌》诗句,营造出开阔、辽远、苍凉的意境,使诗歌、音乐、舞蹈在历史与现实、人间与仙界、传统与时尚交融中徐徐展开一幅浪漫感伤的爱情画卷。充分展示了大唐盛世的恢弘气象和千古绝唱的爱情传奇,让观众穿越时空,真实感受1300多年前发生在骊山脚下华清池畔的凄美故事。

    音乐是舞剧的灵魂。《长恨歌》的音乐风格鲜明,大胆借用民族音乐、西方音乐及通俗音乐的元素,再根据场景辅以陕西碗碗腔、秦腔等地方戏曲音乐元素,充分发挥各种音乐元素的表现力,时而雄浑激昂、时而婉转低回,时而欢畅幽咽。琵琶清音风骨清俊;交响乐恢弘深厚。在表现李杨生离死别时,低沉的的音乐,于忧郁低婉中如泣如诉,悲凉、凄清、忧伤,令听者为之动容。全剧的舞蹈在唐代古典舞中融入了民族舞、现代舞,把故事中的矛盾冲突化为舞蹈场面、舞蹈细节和舞蹈形象。“蓬莱相会”的仙境中,杨玉环从云天飞来,亦真亦幻,摇曳多姿,摄人魂魄。把绝代佳人杨玉环的千般妩媚、万种风情演绎得淋漓尽致。绚烂华美的服装,既有东方古典美,又具备现代的时尚。五彩缤纷,耀眼逼人,令人眼花缭乱,美不胜收。尽显大唐的风华绝代,瑰丽辉煌。

    全剧以骊山山体为背景,以华清池九龙湖做舞台,以亭、榭、廊、殿、垂柳、湖水为舞美元素,再加上移动、升降转换的装置、纱幕和灯光的运用,二十万平方米的山体壁画投影,运用现代高科技视觉效果,多媒体音像手段等现代高新技术,配以变幻万端的灯光色调,通过声、光、电、水、云、气营造出云雾缭绕、满天星斗,浓雾瀑布、火光冲天、皓月当空、电闪雷鸣的效果,整个舞台瑰丽奇特、流光溢彩。在表现“安史之乱”情景时,一时间舞台上旌旗招展,硝烟弥漫,刀光剑影,火光冲天,士兵的喊杀声,弓箭的呼啸声,战马的嘶鸣声,炮弹的爆炸声交织在一起,伴随着强烈的音乐节奏,惊心动魄,这一切被现代化的技术手段非常成功的表达到最佳效果,给观众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

    文学经典传播的实质是对经典中精神价值的传播,使其精神价值在新的历史时期和现代社会时代中得到张扬和提升。从唐代白居易的诗歌《长恨歌》到现代舞剧《长恨歌》,把文学经典的语言叙述到舞蹈肢体语言的成功转换,体现了文学经典改编舞剧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用现代的舞蹈语言和现代技术手段传达了文学经典的深刻意蕴,拓展了诗歌《长恨歌》的精神内涵与意义空间,为改编文学经典的舞剧创作提供一个新的诠释的视角与思想。历史文学遗产资源一旦有效转化为文化生产力,加大产品的文化含量和附加值。文化资源优势就会变成市场优势。并把潜在的文化影响力转化为现代人的审美资源和精神资源,进一步增强文学经典作品的传播力、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

 [相关链接]          

                      舞剧《长恨歌》剧照

                            摄影:魏铁平 (陕西华清池旅游有限公司总经理)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