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马平川

.

《白鹿原》后陈忠实热衷写什么


陇上对话陈忠实:关于短篇小说

           马平川

    丁亥岁末,因参加王若冰长篇散文《走进大秦岭》研讨会,我与陈忠实相遇于甘肃天水。在宾馆电梯口,我看见陈忠实被记者簇拥着走来,我对老陈打着招呼说:晚上到你那里谝一哈。老陈回头说:能行,你来。晚上九点多,当我来到老陈的房间时,记者刚刚离开。老陈说从早上到现在没停点点。他脱去外衣,换上拖鞋,盘腿坐在沙发上,一边往杯子倒啤酒,一边说:平川,喝!我们抽着烟,喝着,谝着,当陈忠实把最后一根雪茄摁灭时,已经凌...

Read more

来源:《文艺争鸣》2011年四月号


纪实摄影的本土文化与民间记忆

             马平川

    在今天经济全球化,格局多极化这样一个开放的经济、文化语境下,以民间文化的视角将陕西当代纪实摄影纳入陕西当代文艺研究实践性视域来审视,可以发现,用影像真实再现陕西民间生存场景和生活状态,纪实摄影的本土文化、民间精神研究所呈现出来的范式意义也许才能真正地显现出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黄土情结”是陕西纪实摄影的精神胎记,是陕西摄影家无法摆脱的灵魂宿命。陕西这片广漠旷远黄土地,...

Read more

来源 :《文学界》2011年第二期


生命意识烛照下的乡土书写

              马平川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这是一个充满理想和激情的年代,伴随着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思想、话语突破“左”的各种樊篱,羁绊,突出地体现在“人的解放和发展”上。对人的尊严和情感、人的价值和权利,人的精神和自由得到全面的肯定、捍卫与倡导,文学因此获得了再度繁荣的勇气和力量。小说对现实生活和时代变革人的生存价值、人的命运的深切关注与勘探,对个人与社会...

Read more

《贾平凹研究》2011年第一期


三个秦人,完整了一个省的文学地理

             马平川

    在我国新时期文学多样化格局中,陕西文学是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是处于主流地位的现实主义文学一个重要的地域性分支。陕西这片广漠旷远的黄土地,也为作家开掘了一个丰饶、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作富矿。源远流长的人文传统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与作家自己的审美理想、审美情感和文学实践熔铸为一体,形成了特定的与文化认同与文学精神,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作家的创作激情和才华。在...

Read more

一个影响我一生的人(组图)


在著名书法家冯秉祥先生追思会上的发言

             马平川

    1月20日晚上八点多,我将冯秉祥先生逝世的消息告知国际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书法全集》主编刘正成先生,从台湾访问归来刚刚回京的刘先生,通过手机短信给我发来致冯老的唁电。全文如下:惊悉冯秉祥先生仙逝!请转致冯先生亲属和学生最诚挚的慰问!冯先生数十年在我国基层文化艺术领域辛勤耕耘,为发展宝鸡地区的书画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并令大家十分钦佩!冯先生千古!刘正成拜挽。

&...

Read more

陕西关中农村怎样过元宵节(组图)


纪实摄影的本土文化与民间记忆

             马平川

    在今天经济全球化,格局多极化这样一个开放的经济、文化语境下,以民间文化的视角将陕西当代纪实摄影纳入陕西当代文艺研究实践性视域来审视,可以发现,用影像真实再现陕西民间生存场景和生活状态,纪实摄影的本土文化、民间精神研究所呈现出来的范式意义也许才能真正地显现出来。

    陕西这片广漠旷远黄土地,以它特有的民间、地域文化特色...

Read more

金台观星之和谷


一生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

             马平川

    在中国当代散文的苍山林莽、重峦叠嶂中,和谷是一个我们无法回避的景点。树木葳蕤,曲涧幽深。山花烂漫,景色奇秀。散文山河中的和谷风景曾经使我们几个乡村文学少年大开眼界。当年我在常丰乡读初中时,从来没有读过课本以外的文学书。后来我在麟游县城上高中,接触有生以来的第一本文学书便是和谷的散文集《原野集》。

    文友宗军不知从哪里弄...

Read more

当前散文创作症候分析


在北京2010年全国散文论坛上的发言

              马平川

    写散文,易学难工。研究散文,往往是费力、劳心而且艰难。与小说研究的浩浩荡荡的大军相比,散文研究在全国范围来说,扳着指头算,也就是十几个人七八条枪。四年前,我的老师、四川大学中文系散文研究专家曾绍义教授曾经对我说过,他从事散文教学和研究30多年,前后带了七位研究生,可这些研究生毕业后没有一个从事散文研究的。目前散文理论如此薄弱,我多么希望我的...

Read more

人性博弈中的妥协与抵抗


在西安吴克敬获鲁迅文学奖作品研讨会上的发言

            马平川

    首先祝贺克敬兄!当时《手铐上的兰花花》报送鲁迅文学奖时,按要求需要一个推荐评语,我应邀为其大作写了评语。当鲁奖结果出来后,克敬第一时间打电话告知我,我很高兴。克敬获奖可谓水到渠成,众望所归。

   《手铐上的兰花花》是一曲当代农村女性的命运悲歌,再一次显现了吴克敬小说的价值意义: 思考生命,捍卫尊严。吴克敬以一种更为宽广的悲悯情怀去拥抱现实人生,再...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