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在前天上午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能源供给能力由弱变强,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生产国。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能源生产国,能源自给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保障了国家能源安全。同时,能源结构也不断得到优化,一个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逐步形成,能源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和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比,我国能源结构不断优化。据统计,全国水电装机达到1.72亿千瓦,居世界第一;风电连续三年翻番增长,居世界第四;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积超过1.25亿平方米,居世界第一;核电已建成运行11个反应堆,核准在建核电机组24台,总装机容量2540万千瓦,是目前世界上核电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由此可见新能源的发展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这些数据同时也从另一面反映了政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所做出的努力。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英国曾针对全球变暖这一世界性问题开出了一剂“药方”:发展低碳经济,而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之一又集中在新能源上。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据统计,2008年尽管全球出现了经济衰退,但低碳行业2008 年的收入仍大幅增长了75%,显示出了旺盛的生命力。
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出席G20峰会期间承诺,未来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提高到15%,这实际上是一个很高的指标。拿核电来讲,目前我国核电在整个电力的比重不到2%,如果折算成一次能源的话只有0.6%。包括水电如果折算成一次能源以后,也是比较小的。同时,国家主席还明确表示中国在2005-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要显著减少,并提出要发展再生能源、发展低碳经济。
“大幅降低碳排放强度是中国首次明确提出要把经济增长与其环境污染和碳排放增长相脱钩的承诺。”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组负责人杨爱伦表示,这将引领中国开始走向低碳的发展模式,具有战略性的历史意义。而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向世界展示出了对抗全球变暖的决心。
中国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这是个不争的事实。虽然将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也很难改变。但将主要在两个方面下功夫,一个是大力推进清洁煤燃烧技术,这包括对老电厂的清洁煤的改造,再一个是大力淘汰老旧机组,如中国最大的石油基地----大庆石油在油田发现50周年庆祝大会上表示,“将进一步加大石油勘探开发,加快石油开采技术创新,加速发展石油精深加工,加紧现代化石油之都建设,创建百年油田,打造百湖新城。”这种从只顾眼前利益到志在打造百年老店;从窝里斗到抱团发展;从一味求大到注重效率,从追求利润到履行社会责任……的变化足以表明我们对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视。
由此可见,新能源的发展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气候变化问题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因为它已经不仅仅是环境保护的问题了,它已经演变成经济、发展、农业、能源、交通、健康、甚至外交和安全问题。为应对气候变化,各国必须立即行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