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7万亿“天量信贷”调查:仅4%流向上市公司


  上半年7万亿“天量信贷”调查:仅4%流向上市公司

  此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副部长魏加宁表示“上半年有20%左右的信贷资金即超过万亿的资金流入房地产和股市等资产市场。”,中报贷款数据显示“天量信贷仅约4%流入上市公司”二者有明显落差。

  这个报道提供了信息佐证:中报贷款数据显示天量信贷仅约4%流入上市公司。今年上半年的信贷增速创下了近年来的新高,人民币贷款上半年同比增加超过200%,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共计约有7.37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约200%。但从上市公司(除上市银行,下同)中报的长期贷款、短期贷款以及应付票据的总计数额来看,约为3.18万亿元,比去年年报增加2920.84亿元。也就是说,上半年的天量信贷仅约4%流向了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中的三个指标: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和应付票据。中报显示,今年上半年,这三个指标的总额为 31749.2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9.34%。应付票据增长较快,同比增长57.67%,这符合今年上半年票据融资增长较快的趋势。而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总计同比增长仅为15.03%,这与信贷的快速增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说明天量信贷并未大举流入上市公司。

  天量信贷流向了哪里呢?有分析人士认为,按照利益最大化原则,大量贷款可能投向了暂时还未上市的铁公基企业,尽管这些企业的效益并不算好,但他们拿的多是长期贷款,暂时不会形成坏账,将来如果需要还款,可以让其上市募集资金。而从票据融资的规模来看,银行大量的贷款以票据融资形式贷出,但这些票据却并没有流向实体企业(上市公司票据增幅不及全国总体的1/3),而是在金融企业间循环或者流入到了股市、楼市中。在所有贷款项目中,短期贷款的增幅最小,恰恰也说明大多数贷款并未给实体企业以短期支撑。

  到底有多少资金流入股市和楼市?据专业人士初步估算,从上半年票据融资新增规模来看,总共约1.7万亿元,扣除上市公司新增票据融资规模1200亿元后,还剩下约1.58万亿元,假定其他实体的新增票据融资规模与上市公司整体相当,则约有1.46万亿元票据融资资金去向不明,可能流向了股市或楼市。

 这证据表明银行贷款银行贷款并未全部流入实体经济中上市公司财报一般比较公开、透明,大部分贷款都流向了“铁(路)、公(路)、机(场)”等大项目,流入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数据不详,也未流入急需资金的实体企业、中小企业,1.46万亿元票据融资资金去向不明,可能流向了股市或楼市,货币政策目标效果有待观察,这也为宏观微调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