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发出了公民社会的独立声音


浙商发出了公民社会的独立声音

杨于泽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下属的浙商资本投资促进会,10日在杭州发出《致全球浙商公开信》,将山西列为浙商投资预警区域候选地区,向全球浙商发出投资预警信号。这是浙商与山西的一场博弈,浙商手中的牌是“全球浙商”,正如公开信所言:“我们改变不了环境,但可以改变自己。”

       公开信显然暗示,全球浙商将“用脚投票”。在现在这个“招商为王”的时代,各地为吸引投资竞争激烈,浙商的这种话说得够重。在国内一些地方,政府讲“企业第一”,评议政府机关的权利,恰恰是授予当地企业和投资者的。浙商相约不去投资创业,对地方政府不是有警醒效果的。

       浙商的表态,也可能只具象征意义。首先是浙商是不是真的步调一致、相约不去,有可能话虽然说得很重,但大家看到商机,还是蜂涌而至,结果说了等于白说。况且,过去山西需要投资,所以到浙江招商引资;现在煤炭好卖,国有煤企财大气粗起来,没有民间投资也无所谓,山西并不在意。

       但这还是一种很不同的声音,特别是与传统大异其趣。在传统政治中,“与政府保持一致”,“顾全大局”,一直是指导人们立场的政治原则。去年,司法部长就要求律师在接办案件时讲政治、顾大局,维护社会稳定。兄弟省市之间,相互之间更是要留面子。

       而针对山西煤改的某些做法,浙商公开提出批评。公开信说,政府指定交易对象、交易价格、交易时间、交易方式,剥夺了浙商的经营决策权。敢于批评一省政府的声音,在以前的中国,未之有也。即便有人想这么干,在组织上也通不过。现在,浙商打出自己的旗号,给大家开了一个头。

       其实有一个态度逐步转变的过程,最开始,他们也只是抱怨山西损害了浙江投资者的利益。后来,他们发出呼吁,要“与晋官对话”,未获响应。去年11月,浙商资本投资促进会还以“公民建议书”方式上书国务院,建议对山西部分煤矿重组文件进行审查。当一切希望落空,他们才选择了公开批评,发出“投资预警”。

       一个政府权威受到尊重的社会,决不是没有批评政府的声音。相反,存在不同声音,恰恰体现了社会理性,也体现出政府理性。权力具有专断的特点,培育公民社会,保持一种对专断权力的制约力量,是现代国家的内在需要。从发达国家的历史进程看,市民社会是最活跃的一股社会力量,可以对专断权力形成制衡。它通过权利的公开表达,开创了宪政时代。

       我们不能武断地认为,山西的煤改错了,而浙商是正义的化身。浙商投资山西煤炭,带有浓厚的投机、炒作性质,而非着眼于长远经营与发展。而晋官面临的局面是,全省矿业市场混乱,安全事故频仍。他们把浙商资本当成麻烦,必欲借煤矿重组之机除之而后快,要的是快刀斩乱麻。

       但浙商把自己的不满大声说出来,还是非常难得,令人惊喜并感到尉藉。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GDP全球第三,民营经济已经占到全国半壁江山。有一群中国商人,敢于公开批评一省政府,与之公开角力,这是中国民间力量增强的信号。如果30多年过去,万马齐喑依旧,那应该是一个民族的悲哀。

       商业力量与权力的博弈,将达到一种新的力量平衡。在当今中国,它还需要一种制度化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