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启动事业单位岗位管理改革 4000多事业单位将以岗位管理代替身份管理。
我们国家的很多事情往往说归说,做归做,很多事情说了未必去做,有些事情做了也不会去说。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施行了十多年,“打破工人干部身份界限”说了十多年,可在实际操作中,特别是对组织、人事部门来说,工人就是工人,干部就是干部,二者的身份不可混淆,不可变更,干部要当工人不容易,工人要转为干部就更是难于上青天。
大约在1995年前,如果工人表现优异、成绩突出,可以通过“以工代干”转为干部,既不要求学历,也不讲究职称,你有能力、有水平、有实绩就可以实现身份转换,很多工人就是通过这种途径走上领导岗位,事实证明大部分还是比较称职的,能够较好地完成本职工作和管理任务,成为当时我国企业管理的骨干。
然而,在1996年后,特别是某些领导人提出“教育产业化”的办学模式和国家实行公务员制度以后,工人、干部的身份之间就划开了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企业取消了“以工代干”,只有本科毕业的国家任务生才能成为公务员和国家干部,这一门槛性的规定使进入大学成为无数青年的梦想,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成为求学的独特风景,也使大学扩招、提高收费顺理成章,更使那些有资格发放正规文凭的非全日制大学为了牟取暴利成为“文凭批发市场”。
现在,事业单位改革也对管理岗位、技术岗位提出了学历要求。工勤岗位要想受聘到管理岗位或技术岗位,除了连续三年考核被评为合格外,一般还应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试想,如果只有高中文化的韩国前总统卢武铉来到广州谋生,能干什么呢?公务员是不能做的,从政的路子就堵住了;事业单位管理岗位、技术岗位也不能干,他缺少文凭这块“敲门砖”;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也做不了,这些岗位同样需要文凭。看来,他这个无文凭、无后台、无关系的“三无”人员只能从事司机、清洁工人之类的工勤岗位,或者去企业生产一线当工人,要么就去酒店做个保安。按照中国现在的企事业岗位设置管理办法,曾排名全球富人榜前三位的比尔•盖茨、拉里•埃里森、保罗•艾伦和第九位的迈克•戴尔都会因为无文凭而没有资格从事管理工作,可事实上他们创业、管理、经营都非常成功,所领导的公司先后都成为效益极佳的世界著名企业。
中国的政府官员做事喜欢“一刀切”,一条线划过去,把人群分为截然不同的两部分,谁也不能越雷池半步。不看能力看学历,不看水平看文凭,这样必然会把那些没有学历的经营管理人才排除在体制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