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感慨:我的用油之法


  我做的菜以清淡为主线,所以用油的讲究在于清鲜而有适当的吸收。在我看来,荤油应当尽量不用,但是一般植物油又比荤油过于容易为人体吸收,而且某些植物油又带点自身的味道影响菜品的效果,所以可能的话我要选择清鲜而又带有比较好的营养成分的植物油。在我的选择中葵花籽油是可以考虑的一般上好的植物油品,条件更好的是橄榄油尤其是南欧一带进口的橄榄油,最好的当然是红花籽油,尤其是新疆出产的红花籽油(尤其是“天颂·红花缘”红花籽油)。所有这些油品均有容易热,也容易挥发,在使用的时候比较容易与菜结合,又不会深度吸附,所以吃起来的菜品就不会有腻味的感觉,而依然存留的油中正面营养价值的成分又比较高。当然如果是煎鱼虾或者肉类的话,稍重一些的色拉油或者花生油也是不错的选择。

 

  油的处理方式也要注意。油在锅中的时候,现在都不讲究多,所以起锅油以一两五左右的水平为适宜,大致也就相当于两中勺的水平。起锅的油一般在中等温热就可以下菜,不必非要到沸热的时候,而且温油下菜对于菜的各类原始结构的破坏也要小一点,同时厨房的油烟也要可控得多,当然如果是煎鱼油温高是合适的。有人喜欢在前面起锅的时候在油里放各类的佐料,我的做法是除了煎鱼可以先放生姜片防粘锅以外,其他的菜一般把佐料留在后面放,仅仅是因为早放而溅油花这一点而难以判断油温这一点,我就不建议大家这样做。也有人喜欢在菜熟时,在菜上浇,让菜看起来亮晶晶的,但是考虑到这会导致人大量地吸入植物油脂肪,所以建议不这样做,而如果在色拉或者面包上使用轻油,则放有咸味的橄榄油或红花籽油是很合适的了。

 

  现在较多的人注意厨房的美观度了,其实油品与油品的包装直接涉及到厨房的观感,因为油腻的天然特性需要我们很留意那支瓶给大家的印象,所以我们在装修得越来越好的厨房里,需要让油瓶与新潮的酒瓶、酱油品相配。生活方式到了一定的水平,所有的东西都可以标志出层级与类型来,所以如果我们用心一点就会不难发现,其实现在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也不再是一堆一色一样的了,他们分门别类、分层划级、分品设牌,而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我们不是其中任何一种产品的真正专家,而只是按照口碑与品牌的效应去选择了。茶酒如此,油品也不例外呢。

 

 



 

昨日场景:今天在“友邦开放日”做《现代新职业观》的演讲。上海雨中,出席好友陈天红、金剑云的婚礼,并做藏头诗一首以贺。

 

今日小诗

锦缘

 

金戈锻环配锦绣,

剑气化石陈情洲。

云雨绵绵天堂园,

好绿正当红花逑。

 

本周袁氏推荐小菜:肉糜浓汤

备鲜猪里脊肉二两、鲜肉鸡腿肉二两、鲜驴肉(或鲜草鱼肉)二两,均由绞肉机绞碎,并再混合以刀切细之,用蛋清和藕粉少许调和。以瓷汤罐放入无油骨汤半斤,放盐酌量,中火煮之,以肉糜慢慢放入,以汤勺顺时针持续轻搅,至肉糜完全均匀入汤,改以小火煮十分后出锅分碗持勺可用。喝前可根据各人口味酌放白胡椒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