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2010


         新年伊始,暴雪就裹挟着寒流不期而遇,北方地区蔬菜价格上涨,新一轮电价调整方案出台,近期大中城市上调水价,一系列的价格变动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逐渐浮现,推动本已高度敏感的通胀问题的预期形成。但野村证券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的观点或许将令不少人感到欣慰。孙明春认为,如果政策没有大幅紧缩的话,2010年可能会成为几十年来中国经济最好的年份之一,GDP增长强劲而且CPI通胀温和。

  事实上,自从去年11月份CPI转正以来,CPI的增长率强劲上升,多家金融机构给出12月份的CPI的预测值在2%附近。通胀的强劲上升也使得资本市场提前反映,因三个月期央票发行利率的意外走升,加剧了市场加息的担忧,1月7日沪深两市跳水,跌幅分别为1.89%和2%。尽管多数预测表明2010年我国CPI上升幅度较小,但目前和今后的一段时间,可能诱发恶性通胀的潜在性因素仍将存在。

  首先,货币供应量的快速增长是目前经济学家认为通胀来临的根本原因。从历史经验看,中国货币发行量的变动与物价的联动,时间上比西方来得快。目前货币供应的过剩已经成为一个现实。2009年1—11月,我国的广义货币和狭义货币都比上年增长了30%左右,购买力增长了30%左右,而2009年GDP的增长大概在8%左右,从这个对比来看,总需求是大大超过了总供给。

  其次,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可能导致输入性通胀的产生。国际原油铁矿价格在经历了金融危机之后已经逐步回升,在2003—2008年通胀的生产机制中,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导致的输入性通胀是主要原因。全球经济复苏形态尚不明显的形势下,全世界都在大发“钞票”,这必将进一步拉动大宗商品价格上扬。

  再次,2010年境外“热钱”的涌入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将会增加我国通胀压力。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增强,中国经济持续好转,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将会成为国际“热钱”关注的焦点。国际“热钱”自2009年4月份以来即已开始流入中国,将相应引起基础货币供应的被动增加,由此加大通胀压力。

  最后,通胀预期因素本身就会促进通胀的产生。继2009年9月份猪肉价格出现上涨以后,中粮集团旗下的福临门从2009年12月1日起开始陆续向全国终端零售商发布提价通知,提价涉及大豆油、调和油、菜子油等几乎全系列的油品品种,提价的幅度在10%—15%。水价已经上调、天然气在涨价,电价也在上涨。水、电、气等价格在CPI中占有一定的权重,它们的价格被大幅上调,会牵涉许多消费品涨价,必然会助推下一步物价上涨。

  与此同时,在经济全球化、国际分工深化和金融国际化的当前,通胀的发生机理已经超越了国界,变身为全球性现象。国际上,2009年下半年,一些小的经济体已经陆续宣布加息。澳大利亚的几次加息,挪威、越南也在不久前加息,印度也曾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美联储可能将于2010年春天加息。2010年下半年,随着经济增长趋势的确定,全球将进入加息预期。

  狄更斯在《双城记》的开头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而对于经历了金融海啸痛楚的人们来说,仍在纷扰时局中尽己所能地擦亮双眼,试图看清未来一年的经济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