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路径几多欢喜几多愁?
今天上午开完省残联工作会议之后,接待了四川资阳市卫生局的领导,探讨公立医院改革的问题。公立医院改革指导意见迟迟不能出台,原因很多,我认为基本理论不解决,基本原则不确定,即使指导意见出来了还是举步维艰。伟人毛泽东就非常明白中国革命首先要解决理论基础的问题。公立医院改革也是如此。如果我们都不知道公立医院的性质,不明白政府什么要办医院的话,这场改革将遇到的困难就多。最近有记者通过MSN对我进行了采访,谈的是“三特医院”和“临床路径”,刚好没有很多时间去讨论这两个问题,就把我们的聊天纪律转载给大家。由于是采访,随意性很大,敬请原谅。
上海记者: 您知道“三级特等医院”是怎么回事么?
前天晚上央视新闻里有播,但是我在卫生部网站上没看到有关消息
医生哥:
标准没有出来,一定是国家级的位数不多的三级甲等基础上的评审
上海记者: 这是卫生部要搞的评审么?
医生哥:
是的。在全国临床路径管理工作会议上已经提出来了。
上海记者: 以前也从来没听说过这个,现在要弄个特级医院算什么意思?
您是从哪里得知的消息, 哪些医院可以参加评审
医生哥: 是国家级医院,
一定是国家级的位数不多的三级甲等基础上的评审。
上海记者: “国家级”怎么定义?
医生哥:
为数不多,集研究、人才培养、疑难杂症治疗并重的。
上海记者:
您怎么看待这个所谓的特等医院评定?
医生哥:
好,有必要。有国家的投入,规范,有所侧重。避免盲目的竞争
上海记者: 嗯,保证这个政策好的前提,是各个医院各司其职,
国家真正履行政府的公共职能。 现在这个政策怎么执行,上面要求各地报送参评的医院了么
医生哥:
这不是一个一定要有的评审。但是,作为省级政府也可能会爱面子,也有可能会走偏。中国都是这样的,“一哄而上”现象司空见惯了!
上海记者:
您说的省级政府爱面子而走偏,具体是指什么可能性?
医生哥:
这本来不是要求参加的。你认为自己行,就参加!是达标,而不是用标准去迁就。
上海记者:
嗯,那总也得有个执行办法呀,照您这么说,是各家医院自己申报么。
医生哥:
比如浙江有三特,江苏没有,江苏的省长如何看?假如江苏有三个,而广东才一个,医院的院长又怎么看?
上海记者:
嗯,这个事情很容易被弄偏了。我想问的是,现在如何选定参评的医院,是各地卫生主管部门上报,还是医院自己申请,还是干脆卫生部勾几个?
医生哥:
比如在广东,中大一院是院校医院,被评上了;省政府会怎么看?省医院又怎么看?南方医科大的南方医院又怎么办?争取?跑关系?
上海记者:
嗯,我理解你说的意思,这不光是医疗质量的竞争,而有很多微妙的比较掺杂在里面。我是想知道,现在怎么圈定参评医院的范围?
医生哥:
自报为主,政府规划!作为省政府当然要有自己的蓝图。毕竟医疗卫生水平反映了一个地区政府的政治素质!
上海记者:
嗯,那你们广东卫生厅对此有什么设想和布置么,您知道现在开始申报了么,广东有哪几家?
医生哥:
我们还没有策划与规划!我们的人从来不认真研究医疗的事情!总是由市场使然。
上海记者:
嗯,那什么时候开始申报呢,广东有哪些医院有此意向?
医生哥: 标准都没有,何来申报?
上海记者: 倒也是,这个还得等等。
那么临床路径试点医院呢。这个总定下了吧,全国有多少家,怎么分布的,廖厅了解么?
医生哥:
定了。你没有看我的博客?
上海记者: 看了呀。全国有哪些不清楚啊
医生哥: 全国50 家,我们广东总共六家。
上海记者:
嗯,是这次会议上刚刚宣布的么。广东也是医疗大省。估计江苏也会很多,我去问一下。试点主要试什么呢,都是按济宁的经验么,还是各个医院可以自己探索?
医生哥: 江苏5家
上海记者:
果然,医疗大省都很多,上海呢?
医生哥: 最多北京,7 家;上海可多了,6家
上海记者:
嗯,集中在东部啊。上海还有好多是部属医院呢。怎么个试法?
医生哥:
12个省市。按照112条《路径》。
上海记者:
明白了,12个省市50家。除了济宁的那个医院,还有搞得好的么。廖厅认为试点应该怎么搞?
医生哥:
卫生部鼓励医院多试
上海记者:
嗯,公立医院改革有三年期,可以大胆尝试
医生哥: 哎,还是需要医保部门的配合才行
上海记者: 具体说呢
医生哥:
一般认为是压缩“虚高”检查和治疗部分的。但是“虚高”部分是否合理,必须是很科学地去评估。对于没有条件的医院,可能会增加设备和增加检查;对于“路径”没有要求的大医院,可能就会受到挑战!那么医保如何去界定“合理”路径呢?是否就听卫生部门的意见呢?
上海记者:
嗯,这是个难点,很专业。您刚才说医保的配合是体现在哪里,总额控制么?合理路径,不是有您刚才提到的那112条么。我倒是担心这样会不会减少医院的收入,因为可能取消了很多大检查。
医生哥: 原来非路径而费用少的二级医院、甚至三级又如何去获得“路径”允许的“合法”收入呢?
上海记者: 是啊,这是个难题
医生哥:
对于整个社会来说,费用是趋于理性与合理,不会有很大增减。具体到医院,就有增减了。尤其是本来设备多,检查复杂的医院,他们的收入主要是由“设备”来推高的。当然技术的应用是主要的。
上海记者: 您说的意思是存量之间的调整
医生哥:
虽然貌似“总量调整”不能单纯从存量调整来解释,也不是总量调整。因此,“路径”如何解决新技术的合理使用将是试点要解决的问题。
上海记者:
嗯,总的来说是医疗的规范与合理化,费用增减只是其结果
医生哥:
而是解决一个合理诊治的问题!解决质量与安全的问题!
上海记者:
是,这曾经您在博客里已经写了。济宁附院为什么搞的那么早,是他们自己尝试,还是卫生部早就有意培养?
医生哥:
有人说质量与安全是一样的。有一样也很不一样!
上海记者:
嗯,质量和安全有关系,但不是必然保证的关系
医生哥:
质量是更高层次,安全是基本要求!临床路径其实医院自己最早实践的。因为,当时大家都认为医院收费不合理,滥做检查。因此医院就要拿出“不是滥检查”的理由来。而事实上,我们大部分地区的医院滥检查是制度造成的,“滥检查”的同时也存在服务不足和安全隐患。因此就通过规范医生的医疗行为来考虑——循证医院,临床路径!
上海记者:
嗯,不过临床路径既然对医疗质量、医院管理规范乃至医改都有那么重大的意义,好像提得还是比较晚,搞得比较少啊,这是不是医改工作中的偏差?
医生哥:
过去我们的医疗收费制度是按项目付费,因此造成“军备竞赛”。按项目付费已经“扎根”医院和政府的脑海了,广东第一稿的医改方案还提出“按项目付费”,我当时就指出其错误。我所知道,有些医院认为“路径”要求做的东西,我们没有条件做;也有医院认为,“路径”的要求远远低于我们医院目前要做的。
上海记者:
嗯,项目收费是医改前旧思路的产物。不过,要推广临床路径,是不是需要全成本核算的跟上,至少也要单病种计费啊
医生哥:
如果大家指望“临床路径”解决费用问题,那会失望的!如果我们一开始从质量与安全来考虑,应该是有益于患者,也是体现基本医疗公益性和公平性。当然要在成本上来一次认真的核算!
上海记者:
不是一次核算的问题吧,是要改变现在大多数医院的核算方式。全成本核算还没有普遍推广。这些改革都是相关联的
医生哥:
以前“以药养医”是不计成本,所有的成本都通过“药”来弥补。谁知道一小时的护理费用值多少钱?谁知道一个医生劳动价值是多少。所以,人们还是用“以药养医”的思维来指导公立医院的改革——增加药事服务费来弥补,这是大错特错的!药事服务费只是增加的一个用药质量保证、临床安全用药的管理,何来医生的劳动价值呢?
上海记者: 廖厅看到了问题的本质
医生哥:
是呀,公立医院的改革都是环环相扣的!
上海记者:
药事服务费就是个愚蠢的点子。我就是担心,成本核算没搞起来,临床路径推不下去。
医生哥:
很多都看见公立医院改革困难的结症何在,但是谁愿意,或者谁有能力去解决呢?只有走到哪里,解决到哪里,如同“windows”软件的打补丁。这些补丁多了,系统就不能运作了!如果我们的主体思想错了,设计思路故障,设计师如何去设计呢?操作员又如何去操作呢?
上海记者:
廖厅看得深刻。不过,现在这样一点点做起来,毕竟也是好的
医生哥:
软件的设计就是“全和无”原理,只有YES和NO的选择,没有中间的选择。不然程序难走下去。
上海记者:
您是说要总整体出发设计改革的框架
医生哥:
对了,很多善良的人都这样认为:走吧,走吧,走到尽头再回头。这是时间与成本呀!
上海记者:
您在博客里也提出,改革关键在于政府决心,抓手在补偿和监管。
医生哥:
新方案思想应该是正确的!但是实施要点是模糊的!甚至缺少刚性的东西!底气不足!
上海记者:
嗯,所以先试点起来,这也是操作上的一种弥补吧
医生哥:
如果仅仅是“操作上的一种弥补”那还好一点,说明还可以“补”,如果根本就不是“补”的话,问题就严重了!
上海记者:
廖厅这么悲观?是泛泛而谈,还是针对临床路径改革可能的问题?
医生哥: 我是支持临床路径的!
上海记者:
我明白你支持。您的意思是还需要大的环境大的思路
医生哥:
如果把解决“看病贵”的筹码压在公立医院本身,我认为,这种改革的前景是悲观的!是要明确政府的责任!明确为什么政府要办医院?办医院是为政府赚钱呢?还是政府为民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
上海记者:
这才是根本问题。这和我们去年聊的公立医院股改问题一样,根源都在一个,而且是在医疗卫生领域之外了!
医生哥:
如果政府“斤斤计较”,担心办医疗会亏本,这还是政府吗?医疗本身是可以产生经济和社会价值和效益的!关键是政府取哪一头。我说卫生部终于出来说话:公立医院改革不能参照国企改革!这是一句非常负责任的话!
上海记者:
所以你说关键在政府决心。嗯,这个观点我原则同意
医生哥:
目前公立医院自己去引入社会资本,但是没有人出来纠正!悲剧呀!作为政府,公立医院自己去引资当然不会出来干预。但是最终结果是什么呢?合资者尽快捞回成本。钱从哪里来?从医保和民众的口袋来!临床路径可以使这些钱来得快吗?当然不可以!
上海记者:
所以临床路径面临的是医改的大环境!
医生哥:
应该说临床路径是一个“大项目”,能否实现就看大环境了。环境是否成熟,通过试点来纠正和磨合!我希望纠错越少越好,关键在于我们一开始就要明确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