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读书多练笔


每天十分钟,使自己保持一种状态,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练思考能力、练语言感觉、练书面表达、练布局谋篇,同时,这也是在积累写作材料。

在练笔中,要有明确的读者意识(也可以叫市场意识)和角色意识,读者意识即你这篇文章是写给什么人看的,要明白他的需求。是写给学术刊物、专家学者看的、是写给通俗读物的一般读者的、是写给报纸的读者的、还是写给青年学生的……目的和对象不同,写作的体裁、内容、方法、语言都不同。如果你的文章是娱乐自己的,自给自足,当然不受市场制约、读者制约,如果要投稿,要公开发表,大概就逃不脱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你的文章再好,可没有要,这总不是好事吧。你的文章不符合人家刊物的需求,人家就不会登载吧。即便是学术论文,也要有“卖点”。学术期刊很讲究转载率、传阅率,没有这些东西它的权威性就上不去。转载率、传阅率的竞赛,实际上也起到一种“产销供求”规律的制约作用。所以写作的选题要讲社会价值,而读者要求、载体要求就是社会价值。

再举演讲词写作的例子:环境保护话题,如果是面对大学生演讲,应该如何写,如果是面对市民,应该如何写,如果是面对中小学学生,又应该如何写,多做这样的练习,有利于培养语言感觉,驾驭不同的文体。

角色意识:这尤其体现在申论写作中。试题要求按设定身份去概述问题,提出方案,身份定准确了,才有可能抓准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处理意见,下面的答案才不至于走偏。如请你作为某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提出处理意见;如以省政府调研室工作人员的身份写出情况报告;如在灾难事故发生的现场,以当地政府派出的事故调查处理的负责人身份,面对死伤人员家属和部分干部做现场讲话;我们平时的写作训练也要注意角色定位,比如军训活动结束,你分别以学生身份、班长身份、辅导员身份等写总结报告;结合学校某项党团活动,以下级身份写请示,然后再以上级身份写批复。

    其实,所有学科的课堂都是学生学习写作的阵地,所有的校园活动都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良机,所有的社会生活都是学生学习写作的源泉。要在学习、生活、活动中贯穿写作意识,把写作实践的触角伸向各个领域,从不同方面促进写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