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间打开电视,又看到了《西游记》中玄奘受命出访西天的情节。这是令人难忘的一段,看一次,就被感动一次。今天,我想从玄奘谈开,谈谈历史和现实中的两类人。
这两类人,并没有好人与坏人之分,亦不像杰出之人与平常之人有着巨大的鸿沟。相反,他们都是成功的人,都是我们崇拜的对象。
第一类人,包括秦皇汉武,大部分著名的帝王将相,都属于这一类。他们中不少有着高贵的出身和被赋予的权力,有着极强的进取心和控制欲,一生永不停息地拓展疆域、发展军政,为时人所敬畏,后人所羡慕。
第二类人,包括玄奘,孔子。历史上还有哪些,我也归纳不出太多。这类人,往往是民间出身,对众生的苦难充满了同情,对国家的兴旺充满了理想,用毕生的精力去实践着救国救民的方法,甚至为时人所不解,但为后人所敬佩。
都是伟人,他们的人生截然不同。
第一类的信念,来自于欲望。他们是权力的宠儿。时代让他们可以追寻欲望合理地获得想要的一切。第二类人,则是地道的理想主义者。孔子为了推广思想周游列国,玄奘为了救助众生奔赴西天。
就事业而言,第一类人以军政为业。金刀铁马,百万雄兵,血流成河,只为得他们的意志。让自己的威名遍布中华是他们最大的愿望。他们成功了,只是也有太多人付出了太多的代价。第二类人,往往以文化传播为事业,一生往往历尽磨难,甚至生前未得到回报。
就贡献而论,第一类拓展疆域,打开的历史新局面,的确为中华发展做出了贡献。不过,军事强盛的有时也伴随着文化的毁灭。焚书坑儒也是帝王干出来的。第二类人,成效未必显于一时,却最终对中华,乃至人类文明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千百年后子孙仍诵读着他们的文章,消受着他们的智慧。
对于个人的享乐,第一类人做到了极致。各地供上的美食,三宫六院的嫔妃,长命百岁的仙丹…他们几乎要什么有什么。第二类人则远没有这么幸运,当然,他们也许根本不为此而痛苦。
第一类人,也许一生杀人无数。这其中,有敌人,有异己,也有看不惯的人和被误杀的忠臣。但杀了就杀了,帝王还是帝王,血染的刀更铸就了帝王本色。他们关心社会的稳定,但并不见得怜惜一个普通的生命。第二类人,则善良得多,甚至本身就以救人为业,以慈悲为怀。他们的情怀在今天大概会被称作人道主义。
第一类人是时代的弄潮儿。后人追捧他们,因为心里想成为当代的他们。第二类人则走在了人类拓荒的路上。人们敬佩他们的勇气,却未必敢想象自己也经历这样的一生。
第一类的人生,奢侈而辉煌。第二类人,则高尚而伟大。
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两类人。但是,今天的世界之所以存在问题,恰恰是因为像第一类人的人太多,而具备第二类人特征的人太少。疯狂的欲望和进取心让人们永不止步,然而,谁来收拾过度发展的残局,谁来关心弱势群体,谁来复兴道德和文化,谁惦记着人类的千秋大业!
第二类人,你在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