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产业如何走出资金困局?


  文化创意产业,一个富有生命力正在蓬勃发展的新生产业,正在成为我国上海、杭州、北京等一些城市力主发展的重点产业、特色产业之一。2009年9月,国务院颁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文化创意产业迎来发展新机遇。日前,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来到依托原上海汽车制动器公司一片闲置厂房开发而成的“8号桥”创意园区考察时指出:创意产业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面对各方关注、各地重视的文化创意产业,金融部门也采取了积极的对接措施,如10多天前,北京银行在宣武门支行挂牌“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金融服务中心”,对该支行进行风险单独授权,简化文化创意企业贷款审批流程,并增加了多项配套服务措施,成为我国首家金融服务文化创意产业专营机构,在业内引起了积极反响。近日,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与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每年为文化创意企业贷款提供100亿元的授信额度。

  在文化创意产业日益受到银行青睐的同时,由于文化创意企业普遍存在缺少有形资本、无形资产难以评估、还款来源不明确等问题,与多年以来银行业现有的、通行的资产融资方式有着很大的不同,加上文化创意企业大多是初创型的民营中小企业,影响了银行放款的积极性。以民营书业为例,既要直面国营新华书店强大竞争压力,又要与有外资背景、资金实力强大的“卓越”、“当当”等网络书店竞争,中小民营书业生存环境十分恶劣,即使被业内人士称为“我国民营书业典范”的上海著名民营文化公司——“九久读书人”也不例外。尽管“99网上书城”开始盈利了,但由于没有房产可作抵押、没有稳定的现金流、没有时下银行认可有形资产,因此该公司开办5年来没有得到过银行一分钱的贷款,使得“九久读书人”捉襟见肘,无法尽展拳脚。因此,像其他民营书业一样,出路只有三个选择:一是被外资收购;二是被国企并购;三是继续经营并保持盈利增长,进而到创业板上市。

  文化创意产业如何走出资金困局?在笔者看来,有三条路可以选择:一是各级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如在融资担保难问题上,由财政出资、银行配套设立文化创意产业小企业培育专项信用贷款,在年度信贷规模中切出部分规模,无需担保抵押,但出现风险、造成损失之后按照风险分担原则由政府部分买单,既消除银行放贷之忧,更能解决像“九久读书人”这一类不符合银行贷款担保条件企业融资需求。二是金融部门加大产品创新力度,特别是在担保方式、信贷品种、金融服务等领域能够与时下文化创意产业紧紧结合、在风险控制的前提下大胆创新。如招商银行为电影《集结号》拍摄发放5000万元贷款,就是一个合作双方实现“双赢”的例子。三是适当放松直接融资条件。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扩大文化创意企业直接融资规模,涌现出更多的华谊兄弟、新华传媒、皖新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