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准删除骂当地的帖子。
这是重庆合川区委书记的要求。(重庆晚报 1月21日)
有人说这是做秀,但这样的秀即使能做上一个月,也会是一种宽容,一种大度,一种进步。
更多的是支持。
发帖举报家乡违法征地,可以被从灵宝到上海跨省追捕;一篇报道因为涉及当地县委书记,当地公安局就进京拘捕记者,当这样的事情越来越多地在我们身边发生的时候,重庆合川区委书记的“不准删骂合川的帖子”, “既然是德润合川,难道还不让人有反对的声音?”这样的做法,起码是表态,就会像是依法治国这片春天里的一道和煦的清风,让网民听起来感觉特别舒服。
我们越来越注重网络的力量。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给我们以往旧有的宣传机制,也包括了宣传监督机制带来了挑战。它让以往只有记者才可以行驶的舆论监督权力,从一种“记者监督”变成了一种“公民监督”,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以往我们通过和媒体提前打招呼这样一种做法,已经捂不住一些负面新闻报道。
近几年,许多有影响力的新闻报道,都是最开始发端于网络论坛和博客,在网络上产生影响之后,传统的报纸、电视这些媒体才进行被动地跟进。无论是从新闻的发现,还是从新闻的互动上来说,网络都已经呈现出、甚至是已经超越传统媒体的影响力。
“记者监督”在被“公民监督”取代,“读者”也在被“网民”取代。
像是因为发帖举报而被“跨省追捕”这样的事情,就是没有认真地对待网络监督,甚至是把已经强势崛起的网络监督视为洪水猛兽,并且违法动用公权力,对发帖举报之人进行打击报复。
从个人角度上来说,这是公权力私用;从社会角度上来说,这是违背了依法治国的原则;从工作角度来说,这是工作方法太过于粗鲁,并且没有与时俱进。每一次当你用一种违法的外力行为来试图遮掩、涂抹网络监督的时候,它都会以一种成几何倍数增长的方式,来反噬于你;像是跨省追捕这样的方式并不会促进问题的解决,反而会把事情越搞越大,直到连当事人也无法收拾和无法预料。
“最近电脑黑客肆虐,因此回复内容可能为黑客发出,而非本人真实意思表示,谢绝跨省追捕,如拟了解详情,请直接与计算机黑客联系。谢谢。”这是王帅被“跨省追捕”之后,网络上很流行的几句发帖调侃,一些网民干脆就把这个设置成了自己的发帖后缀签名。
在这样的调侃之中,重庆合川区委书记的“不准删除骂当地帖子”其实就很认真,也很严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