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非职业”话剧团调查


——属于你的舞台聚光灯,在京城剧场闪烁 

有这样一个群体,上班时他们是经理,是职员,甚至是老板。下班后他们走进排练场,登上舞台,在舞台聚光灯下,把对生活的困绕、思考和欢乐留给观众。他们用时代的目光看这个世界,使世界永远是年轻的。他们用激情和活力去生活,生活也永远是阳光的。

——“我们爱戏剧,我们爱舞台,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彼此相爱”

——“戏比天大,人比戏大”

——“我们,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热爱一切美好,善良和真诚”

——“我们,期待在这片净土,澄净心灵,淡去浮躁,宁静致远” 

——“我的舞台我作主”

这是以对话为主的戏剧形式,在京城热火起来的草根话剧团提出的口号。

 

当今,有许多80后的年轻人已经不屑盘踞于电视、电脑前,走出蜗居和夜店,而走进剧场剧院。享受那句句铿锵独白,给心灵带来的撞击。这是个张扬“个性”的时代,紧张的生活压得我们不能懒惰,慢半步你就可能被OUT了。我们拼命地追逐时尚,让自己从“草根”迅速崛起成森林。既然艺术来源于生活,就不难解释这个草根群体存在的必然性了。

话剧之所以百年经久不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它的时代性在不断更新。它培养了一代代的观众,而一代代观众对思考和娱乐这两者有机的结合又促使了话剧的发展。从观众到演员,门槛并非高不可攀。如果胡同里可以有那么多地京戏老票友,写字楼里有几个话剧业余演员也就不奇怪了。

说到业余,如果不告诉你他们是非职业演员,可能观众永远不知道他们还有其他职业身份。他们用专业的标准来排练,从剧作、导演、表演、舞美、灯光……分工细致而专业。

通过话剧排练演出,这些演职员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和演技。有这样的发现:能加入话剧团的人在本职工作岗位上都是优秀人才。通过排练演出,不但没影响工作,还扩大了其社交面,使工作业绩更优异。

 

会生活的人一定能从生活中找到快乐,并把快乐带给他人。

假如您也喜欢这门艺术,喜欢登上舞台……就用“百度”搜索这些剧团的名字,您就能找到他们,他们的大门在向您敞开……

 

团队

团队数量

演出量

创始时间

为行业输出人才

演演戏教室

20人

3部话剧

2005年第一次,2009年

戏逍堂

时间

剧目

05年

《到现在没想好》

08年

《心灵游戏》

09年

《七年之痒》

5i话剧团

50-100人

9部话剧

2006年7月

部分演员参与雷子乐笑工厂的话剧

时间

剧目

06年

《新同居blog》

07年

《我要成名》

08年

《天生我song我忍了》

08年

《我和你》

08年

《幸福的象草儿一样》

09年

《签了合同你别跑》

09年

《10小时艳遇指南》

09年

《小邋遢之三生三世》

09年

《神也别得瑟》

三里屯隔壁剧社

20人

6部话剧

2007年3月24日

三里屯社区

时间

剧目

-

《有爱情经过》

-

《梦回》

-

《红玫瑰与白玫瑰》

-

《死了都要爱》

-

《乱个套》

青意

30人-100人

4部话剧

2007年5月11日

 

时间

剧目

-

《我不是李白》

-

《满城全是金字塔》

-

《送走生命的天使》

-

《北京,让我走吧》

三枝橘剧社

10人

3部话剧

2003年

2009年剧组成员全部加入戏逍堂

时间

剧目

-

《野草》

-

《爱》

-

《有聊先生无聊先生》

北极熊戏剧工作室

20人

1部话剧

2007年12月

 

时间

剧目

-

《最后一条领带》

明皓剧社

10人

1部话剧

2009年

 

时间

剧目

09年

《我们结婚吧》

三多堂剧社

10人

1部话剧

2009年

 

时间

剧目

09年

《奋斗1992》

熊戏剧工作室

 -

1部话剧

2009年11月18日

 

时间

剧目

 09年

 《喜欢你,但我不爱你》 

土蜂剧团

10人

1部话剧

2007年-2008年

 

夜语剧社

30人

2部话剧

2007年6月5日

 

非职业戏剧研修会

 

已培训为主的活动机制

2007年5月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