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民进城


 

关于农民进城
——对当前农村政策的一点看法之五
 
我国农民的含义需要解释一下,就是现在的农民,他们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减少,路途就是不断的脱离农业。
单纯依靠土地的产出,肯定不能满足提高农民收入的要求,必须脱离农业,走工业化、产业化、城市化的道路,很多人都写过这样的帖子,我也同意这些观点。但是这些是对未来的描述,指出了目标,而不是现实,我们讨论的目的是如何达到这些目标,提出如何达到这些目的的具体的办法。
但是我认为大家必须有足够的耐心,来做这些事情,这个过程需要很长的时间,我认为不应操之过急。
随着土地使用效率的提高,和其他产业的需求,土地流向了单位产出更大的产业,土地会不断的减少,因为土地的产出主要是吃的,人的饭量就这么大了,粮食、蔬菜、水果产的再多,也没有用,达到某个数值后,需求就不会在增加。我国现在的粮食就达到了这个水平,蔬菜水果等还不行。农业的耕地的减少也分绝对减少与相对减少,如工业占用了,就是绝对减少,如果由种粮改为还林等也是减少,不知有没有人分开统计。
城镇化,农转非,这些情况每年都在发生,在城镇郊区的农村,也随着城镇规模增大,农民也跟着不断的农转非、城镇化,大型工矿企业的建设都伴随着农民城镇化,也以招工,经济补偿等办法配套,如此少量的农转非,但是结果如何呢?刚开始,得到了一笔数目不小的补偿,还有剩余的土地,开发利用,一下子发了,但是短暂的几年过后,很多人不能适应城镇的生活,他们中很多人没有得到很好的结果,也无法找到工作,经济补偿用完后,原有的土地卖完、开发完了之后,生活并没有大的改善,目前出现了不少人希望非转农,不知有没有人如愿。这些情况希望有人统计一下,为我国的城市化提供数据。
城市化,看着容易,做起来可就困难重重。农村的一些有钱的,其经济能力足以摆脱农业,在城市落户,但是这样的人有多少呢?调查清楚了,再来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修改一下户籍管理制度,如果这些人户口迁走了,土地的问题自然就解决了,这也是农民走向城市化的一个渠道。以前有考学、参军、农转非等渠道,可以根据情况增加一些渠道。
还有一些情况与城镇化相似,就是三峡大移民,只有少量的人城镇化,多数人移民后,农民还是农民,仍然以农业为生。其中的原因很多,我认为与人的思想观念、生活、劳动习惯有关,一个人以务农为主转变成做其他行业工作,也不是很容易办到。很多人希望接农村的父母进城,能够习惯城市生活的不多。但是年轻人对新环境的适应就比较快,年纪大一点的这辈子恐怕难以改变。
目前很多人把进城看作是解决农民问题的一个简单而且见效快的办法,我认为是急功近利的办法,中国有9亿农民,其中情况复杂,既有喜欢进城的,也有不喜欢进城的。每一种渠道都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副作用,最后得看综合判断。
我认为虽然进城是最终的目标,但是目前的重点仍然是发展农村经济,让农民首先在农村发展,同时降低进城的门槛,进城作为第二选择,让那些喜欢进城而且能够在城市扎根的人进城。有中国的人多,很多已经实行的政策,都是采用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方式进行改革的。如养老保险,就是这样,截止到某年,之前的按老办法,之后退休的按新办法,否则无法执行,虽然平均寿命70岁,但肯定有人会活到100岁,很多女同时50多岁退休,那么这个政策需要执行四五十年,当然若干年过后,人数减少,可能会来一个一揽子解决的办法,我想至少要执行20年,这仅仅是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
农民进城的情况也是这样,只能慢慢的让那些能够适应城市生活的人,根据自己的意愿,在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能够保障的情况下,才能让他们放弃土地,进入城市落户、生活,也就是说顺其自然,否则突然让很多人进城,进城若干年后,如果有人不愿意在城市生活,想非转农,事情就很难办,这些人会成为城市里的不安定因素,因为我国城市的总体容纳能力也是有限的,也是需要时间来慢慢的提高容纳的能力,毕竟就现在来说农村的发展潜力还是很大的,如果国家调整政策,农民的收入的提高还有很大余地。因为现在农村的问题非常多,每改一点收入就会提高一点,不是那种挑不出毛病的样子,还有很大的改进余地,同样就有很大的提高的余地,如果挑不出毛病了,还这样,说明潜力挖完了,才需要另找道路。
实际情况也是如此,如“80年代初我国农业投入占国家投资总额的5%,1994年下降到1.7%.这个问题,最终还是要靠国家投入来解决。”这说明如果政府重新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农民有很大的收入潜力。而进城是一条顺其自然的道路。
现在的农民一部分人肯定要进城,但是仍然不能否认很多人会选择在农村终其一生,我认为农民进程的过程至少需要半个世纪,目前的农民至少7成的人会在农村呆一辈子。
由于中国的人口太多,没有别的国家的经验可以学习,小的国家的做法,中国学不了,他们的所谓的关于城镇农村的人口比例的研究,对于中国没有任何意义。
农业户口和城镇户口,也不能随便的取消,由于户籍管理牵扯的问题非常多,目前的关键就是养老保险的问题,我国的养老保险,城镇的改革正在进行中,农民的养老保险就是按人头分到的土地,只要户口不丢,就不会失去土地。如果全国性的养老保险,没有建立、完善,取消户口管理,就会天下大乱。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几年,仅仅增加了几天假期,只有部分的人出来旅游,对于交通等造成的压力就如此之大,如果允许人口自由迁移,其后果不堪设想。
中国的现代化问题,也是世界的缩影,目前全球60亿人,只有几个发达国家的十几亿人,步入了现代化的行列,而世界的现代化,不是靠让不发达国家的人(相当于中国的农民)进入发达国家(进城),而且发达国家也不让,偷渡进入也不行。
大家可以对比一下印度,他没有二元制的户口政策,对他的经济促进了多少?
目前中国的城镇根本不能承受取消二元制的户口政策,甚至也不能松的太快,中国的三农问题如此复杂,将其原因简单的归结为二元制的户口政策,是非常错误的,二元制对于中国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到现在也没有过时,只需要作一点简单的改动就行了。
中国这么大,问题也很复杂,根本没有什么所谓的简单的办法、所谓的根源,谁要说找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所谓根源、简单的办法,肯定是骗人的。
回顾历史,不能采用一刀切的办法来解决中国发展的问题,以前一刀切的公社化不对,20年前一刀切的包产到户也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同样今天,如果一刀切的取消了二元制户口,后果不堪设想。
总之,农民现代化之路,宁愿慢一点,也要确保成功,不出现反复,目前的重点仍然是优先发展农村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