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解读的观点我依然坚持
2010年1月15 日,我在价值中国网发表解读《谷歌没有“吃透”中国国情》,当时的新闻背景是:
2010年1月13日下午,谷歌中国就退出中国一事发布声明,称“对谷歌公司在中国取得的成绩感到自豪。目前正在审视这个决定,希望能够找到一个解决方案。”
2010年1月14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首次对谷歌退出中国作出回应时称,中国的互联网是开放的,中国政府鼓励互联网的发展。
2010年1月15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说,到目前为止,商务部和北京市商委均未接到谷歌撤出在华投资的报告。
我在《谷歌没有“吃透”中国国情》主要观点是,谷歌没有“吃透”中国市场,没有吃透中国社会性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和特点,特别是法律,谷歌以“自残”的方式离开中国市场只能造成两败俱伤。
2010年1月16日《第一资讯 - IT168 》转载,标题改为:《以自残方式离开?谷歌还没有吃透中国国情》,显示网友关注:29305次阅读 ,23次推荐 , 44 条评论 。
2010年1月16日, Google 资讯转发《 蔡律:谷歌没有“吃透”中国国情 》。中企新传媒编辑作了推荐。
2010年1月18日,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言论自由与中西方的分歧》一文:一些网民讽刺谷歌“没有吃透中国国情”,这实际上透露了“中国国情”与西方价值观之间的鸿沟。香港《大公报》转发了这篇文章。
2010年1月24日,新华网北京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言人24日就中国互联网发展和管理有关情况接受新华网记者专访,强调“中国互联网管理政策符合国情”。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言论、观点之间可能没有必然的联系,梳理一下,我对谷歌没有吃透中国国情说法可能比较早。国情大意指一个国家的文化历史传统、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国际关系等各个方面的总和,实际上不仅仅是谷歌,有些外资银行,虽然有雄厚的资本,国际化的管理,但不谙中国国情,它的经营状况竞争不过内地银行。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提出了“认识你自己”的智慧箴言,对谷歌、对中国人依然有启迪作用。
这篇解读的观点我依然坚持
评论
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