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点评:车商做强是车企做强的先决条件


每日点评:车商做强是车企做强的先决条件

编辑:汽车自修室

 

点评一:车商做强是车企做强的先决条件

新闻由头:《钱江晚报》记者 杨吟  车市热销,滋生4S店潜规则:提价不手软;升级加价;加收装潢费;巧立名目调车费

简单思考:需求大于供给时,各自为阵、品牌意识不强的小商小贩,为了获得短期利润,及有可能加价销售,但这必然损害消费者与生产者的利益。由于产业政策限制,目前的4S店经销商恰似小商小贩,规模小,品牌意识差,行为过于短期。如车市热销时,极有可能“趁火打劫”,巧立名目,变相加价。

基本结论:车企欲做强,车商必得做强。

 

点评二:自主车型油水不多 有碍“官员”采购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马巾坷   据调查显示我国现行公务车管理模式等存在很多弊端,其中,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严重表现明显,据有关部门调研结果显示,一些单位一辆公车一年仅维修费用就高达10万元以上,甚至有的公车一年竟更换了40多个轮胎,也就是平均每周换一个,其中的漏洞可想而知。另据国家有关部委统计,每辆公车年消费额平均为8万元~10万元。

基本结论:高价车型的维修成本相对较高,易于腐败,自主车型及零部件等价格相对较低,维修成本也低,总体油水有限。如对政府公车采购的监督不到位,不充分,部分“官员”自然更倾向采购高价车型。

 

点评三:长安何不向哈飞昌河派遣技术人员?

新浪汽车讯(王禁发自北京) 新浪汽车独家获悉,新长安汽车集团大面积换血行动已经启动,15日、6日两天,新长安汽车集团总裁、党委书记徐留平先后前往哈飞汽车、昌河汽车任命两企业掌门人,其中新长安汽车集团驻哈飞工作组组长吴雪松已经就任哈飞汽车董事长兼总经理,新长安汽车集团第一副总裁邹文超出任昌河汽车董事长。

个人看法:虽然只派了几个头目,但都是首脑级别,在高度集权的企业管理体系内,必将对企业原有文化,甚至体制产生巨大冲击。面对哈飞或昌河究竟需要什么的追问,个人倒觉得,与其派遣企业首脑,不如派遣技术人员。

 

点评四:工信部的“理论油耗”低于“实际油耗”

金羊网-新快报   11日,工信部公布了近6000款汽车的真实油耗,新年上班第一天,全国的车主、准车主纷纷上网查油耗,结果数万点击量挤瘫了工信部网站———截至昨日仍处于无法登录状态。

个人看法:缺乏对实际浏览量的有效估计,工信部网站的理论浏览量也被揭露。

 

点评五:车企零部件供应更应市场化

《钱江晚报》本报记者 杨吟  近日,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及新华信联合开展的2009年度最满意汽车独立调查公布结果,2009年车主在销售、售后服务、产品设计、产品性能、油耗等很多方面的满意度有所下滑。据悉,此次调查涉及38个城市,涵盖中国汽车市场上的121个量产车型,电话访问样本量达5287个。2009年度最满意汽车调查显示,售后服务满意度大幅下降。车主对售后服务服务不满意的方面主要集中在服务观念淡薄维修配件价格高

个人看法:目前车企的零部件供应,多数还是基于4S店体系提供。渠道高度垄断,价格难免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