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线路》理实一体化教学探索
《电子线路》是电类专业学生必学的一门课程,也是一门较为成熟的课程。传统教学注重于电路的原理知识讲解与分析,重点要求学生能掌握各种电子电路的知识。在实践环节中,各校的情况不一样,在设备的投入上也不一样,实践中与理论相匹配的练习线路较少,联系也不紧密,有些甚至于没有。这样导致学生仅能记住电子中的一些知识,而对于灵活运用、熟练掌握却一点也谈不上。
中职学生基础普遍较差。大部分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形象思维长于逻辑思维,实践学习长于理论学习,动手能力长于动脑能力。少部分学生的人生目标不明确、自信心不足、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习惯较差。如果在专业课教学上继续沿用传统的理论和实习教学各自独立进行的方法,已很难实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职业教育教学的目标。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是打破理论课、实验课和实训课的界限,将某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生产、技术服务融于一体,教学环节相对集中,由1位教师主讲,2位实训师进行辅助,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实验室或实训车间,来完成某个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并非适用所有的课程,根据其特性有三类课程可以实行理论实践——体化教学法:理论性强、课程内容较为抽象、不进行实验不易理解的课程。《电子线路》恰好具有这样的特点,理论性强,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应该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电子线路》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设计应坚持以“行动导向”原则,以电子装接与调试实际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学习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相关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形成“课程项目化、教学一体化、安排灵活化、学习小组化、考试全程化、实践职业化”模式和相应的体系。针对《电子线路》的教材结合相关实践的特点,采用模块化、课题式教学,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中完成电子线路的教学。
一、课题设置的探索:
理实一体化教学与传统教学不一样,没有现成的教材与样板,课题的设置有它自身的原则。首先:课题应该能把知识与技能相串起来,每一个课题都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其次:课题应来自企业生产或人们生活的实践,能反映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当前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选用的电路与集成电路芯片应该跟上当前社会的发展。另外:课题要体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体会到理论知识的重要。有些知识虽然已学过,但不会运用,而通过一些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并充分体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的课题的训练,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定会达到一个新的境界,这样的课题才能培养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最后:课题要涵盖本专业工种的鉴定标准,并着重体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电子线路》一般分为二大块:数电和模电。那么就把这两个定为核心模块。在这两个模块下开发相应的理实一体化课题及子课题。另外增加一个综合电路模块。根据课题确定的原则确定了三个模块下的课题设置。
(一)、模拟电路理实一体化课题设置
课题一:直流稳压电路。把典型器件二极管基本知识与直流稳压电路安装结合在一起。先做一个简单的整流电路,讲过三极管知识后,可以完成较复杂的串联可调型稳压电路的安装。
课题二:低频小信号放大器。可以把几种不同偏置的放大电路通过实践的形式来完成,结合示波器做到更直观,学生更容易理解这部分知识。这个课题需要专门训练示波器等仪器的使用。
课题三:射极跟随器。通过示波器的演示可以让学生更易掌握这部分内容。
课题四:功放电路。功放电路以OTL电路为例来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
课题五:运放电路。用LM324来构成一些简单的运放电路,比例运算、反相器、电压跟随器的知识可以在实践以后通过实习测量的数据推出来。当然也可以构成一些复杂的波形生成电路,通过示波器的讲解学生也更清楚,在授课时也可以结合multsim软件进行仿真演示,进行相互验证。
课题六:负反馈电路。
课题七:振荡电路。以正弦波振荡器为主,可以结合理论教材设置RC桥式和石英晶体振荡两种训练电路。在Multsim软件上可以清晰看出波形产生的过程。
课题八:晶闸管电路。这部分知识在理论中比较难的,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可以结合调光灯电路这样一个实例来进行学习,应该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单向晶闸管和单结晶体管在这个训练中都可以得到体现。
(二)、数字电路理实一体化课题设置
课题一:组合逻辑电路。组合电路部分知识很多,可以先用74LS系列芯片来做一些简单的电路,通过发光管发指示电路的逻辑情况。再用译码和编码中的一些典型芯片来做一些应用电路。提升学生的应用研究水平。如用CD4511、CD4532来做译码显示报警电路。
课题二:触发器电路。中职教材中主要是双稳态电路讲解与学习,但在一般应用中单稳态、双稳态、无稳态电路都有,所以可以少量安排书本外的训练电路,以书本中的基本RS、JK触发器为主来寻找电路。可以用CD4011来构成一个简单的触发器电路,JK触发器可以5路灯光控制电路来学习。
课题三:时序电路。时序电路中主要是计数器、寄存器和移位寄存器等。在这部分内容对中职生来说不用涉略很深。可以通过CD4020、CD4518构成的一个十进制计数器电路来学习。通过学习让学生对时序电路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课题四:D/A、A/D转换电路。这部分知识在《电子线路》中没有。但这部分知识在数模转换中应用广泛,而且现代电路中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是共存的,因此学生也有必要了解一下他们之间的转换,主要是以集成芯片了解为主。
(三)、综合电路理实一体化模块
课题一:二波段收音机。
课题二:较复杂电路的安装。
综合电路模块是以较大型和综合型电路来实现的。在讲完《电子线路》以后,可以用一个或二个大型的电路训练来检验学生在这个课程中的学习情况,因此可以用1周时间来实现一个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二:教学实践的探索
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包含了二个内容:理论部分、实践操作,因此在课堂组织中与传统的理论教学和纯粹的实践教学不一样。经过实践我觉得应该有这样几个方面的问题要注意。
(一)、要保留理论教学中良好的纪律
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学生在讲解理论时,有专门的理论指导室讲解,老师在此比较好控制学生的纪律。但在实践开始时,学生的纪律不太容易控制,学生此时的差异性就体现出来了,不会做的学生要跑动去看已经做完了学生的作品,已经做完的学生会因为时间多了而无事可干,当然也就会产生在实习场地上乱跑、哄闹,整个教学秩序就不能得到良好的体现,学生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也不能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因此在理实一体化时,教学应该解决好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统一学生工作服,统一着装是整个教学的首要任务,可以在教学前事先与班主任打好招呼,由班主任解决学生工作服的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安排好学生的位置,这个问题也很重要,因为一般在实习室中上课,所以学生自由度很大,自由组合带来的问题也就是还来学生纪律的难以保证。第三个“问题”是解决好掌握情况好、速度快同学的多余时间问题。让这些学生在多余的时间中有事可做,我们一般采用的措施是集中在理论指导区域写报告,把他们和未完成的学生分开,让所有的学生能独立完成任务。第四个“问题”是要求学生和理论课一样要做笔记,包括实践部分与理论部分。
(二)、要有良好的实习规范
首先要注意实习的安全操作规范,爱护各种实习设备。电子实习各仪器要爱护使用,轻拿轻放,按照实习步骤正确操作。使用电烙铁等工具要注意防止学生烫伤手,防止学生损坏电源线导致短路触电等。
其次教师要能进行专业的操作指导。“身教重于言教”,学生在操作时,老师要认真进行巡视,及时发现学生操作中的问题,把问题给予解决。比如示波器的操作,老师应该进行示范,把步骤写在黑板上,然后学生操作时进行逐个指导纠正。
最后要注意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教学完全按照企业模式实行,即上下课整队、清点人数、训导;要求师生只要进入实训室必须穿实训服装;在实训过程中贯彻“7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制度;职业素质在每个学习情境的工作任务中体现,并纳入考核标准。特别是清洁方面要纳入每个课题的评分标准中,对于学生个人工位的卫生评分由小组长和老师共同进行,要求学生做完以后必须整理好工具与工位卫生,通过这种训练让学生模拟企业生产模式,提高学生职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