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陈长吟老师


              
                     陈长吟老师     张帆

 

15年前我就知道陈长吟老师的名字,知道他是散文大家,没想到真正见到陈老师其人是在15年后的2010年!这真是一种缘。

15年前,那时候我还是安康学院(原安康师专)政教系的一名学生。我第一次见到陈长吟老师的名字是在《美文》杂志上的。他时任《美文》杂志副总编辑。

15年前的安康育才路情况和现在大不相同。从安康第一师范学校到安康师专、安康中学、安康卫校、安康农校这一条街上,除了饭馆外,最多的就是书店。琳琅满目的各类报刊杂志十分打眼。每期刚出版的《美文》文学杂志就摆放在这些小书店里,老远就能一眼看到。我是《美文》的忠实读者,每期必买每篇必读。我就是一次次从杂志的扉页以及一篇篇精美的散文作品上看到陈长吟老师的名字的。

文学是我学生时代全部的梦想。而这样一本精美耐读的散文杂志以及杂志上的作者于当时的我而言实在是太遥远了,更何况杂志的编辑老师!再后来我大学毕业了,回到家乡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终日忙于琐碎事务,再加之生活在小县城,文化氛围相对而言淡多了,人们都生活工作的很实际很现实,文学于我只是越来越远的一个青年时代的梦想了,可这么多年了,我对作家的敬仰心情始终没有改变。作家在我心目中永远是神圣而伟大的,一个好作家是真正的人杰,是人类精神魂魄的传承者。

2010年“五.一”期间,旬阳县精心打造的地方歌舞剧《兰草花儿开》正式开演了,邀请省市文艺界名流来旬观看指导,当县委宣传部领导介绍与会嘉宾时,竟然报出陈长吟老师的名字!而我就座在陈老师背后的第四排。只见陈老师站起身,向身后的观众微微欠了欠身,动作幅度不大但却十分真诚地给观众们鞠了个躬,然后缓缓落坐在座椅上。这时候,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旬阳县委书记马来到陈老师身边,附耳说了几句什么,然后演出就正式开始了。马赟书记是个难得的好书记,在他任期内,旬阳经济社会各项指数保持持续强劲增长态势的同时,他更注重旬阳地方文化建设,把以人为本的治县理念贯穿其执政始终,并给予发展中的旬阳人民以充分的人文关怀。《兰草花儿开》的整个开幕过程大气而儒雅、简约而厚重,一种文人大家的风范自然流露。陈老师大约有一米八零的个头,使得他在当晚的所有嘉宾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而陈老师的身份是中国散文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散文网总编辑

西安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陕西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西北大学现代学院中国散文研究所所长、教授。一大串光彩照人的职务头衔背后是陈老师多年来跋涉奋斗的闪光足迹。毫无疑问,由于陈老师的到来,使这台充满浓郁陕南地方乡土气息的大型歌舞剧《兰草花儿开》的首场演出显得更加隆重,更有了艺术档次,更加提升了其文化内涵。

《兰草花儿开》是旬阳县投入大量资金研究开发编排的一部大型民俗文化歌舞剧,可以说是一部浓缩了的陕南文化精品,是一部地方文化的集中展示,要全方位地品评该《兰》剧是需要文化大家的大视野的,而陈长吟老师正是这方面的专家。我从陈长吟老师的新著《岁月长吟》中了解到,陈老师是我们土生土长的安康人,年时就从事群众文化研究与群众文化普及辅导教育工作,他曾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交谈整理散落的民间文化资料,他手把手地教习文学爱好者如何掌握写作技巧,为陕南安康的群众文化建设付出了大量心血,做出了卓越贡献。后来他调入省城西安,可故土情深,安康的风月山水淳朴乡民牵挂着他的心,对安康一方水土的挚诚热爱在他的文集中随处可见,他还以文化人的独特眼光给安康总结了个对外宣传的名片,在《一江花灯千里情》中他写到“走进安康清肺,食在安康养胃,住在安康亲水,活在安康不累”,你看,陈老师总结的多么活泼生动,多么有人情味!是对陕南安康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实现环境与人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最好阐释。

在与陈老师交往的短短几小时时间里,陈老师的儒雅气质与谦虚谨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陈老师轻易不大说话,这倒不是说是人家架子大,而是他的大家品质,他总是带着一脸谦躬的微笑,认真仔细地听取别人的发言与讲话,他总是把讲话的机会留给别人,自己只是个忠诚认真的听众,偶尔讲几句也是极其随和质朴的话语,我想这也许是大家之所以能成为大家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散文写作是每一个写作者最早接触的文学种类,我也不例外,可散文究竟是个啥,许多年了也没有明确定义,记得上高中时语文老师讲得一句话就是“形散神聚”,比较笼统。是陈长吟老师等一批作家在《美文》杂志上展开的“大散文”讨论与创作实践,才使散文创作进入了一个新天地,对于写作者来说,好像一下子解除了禁锢心头的一个枷锁,至此才明白,原来散文可以这样自由而任意地表达个人思想,从此开创了散文写作的新天地。读陈老师的散文作品集《岁月长吟》给我的感觉就是散文的确是无所不能的一种文学表达载体,万事万物皆可用散文方式叙述与表达,你说著名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难道不是一部很好的散文作品吗?但事实上《呼兰河传》也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小说作品之一。由于作家在写作中注入散文的写作手法与诗化的语言,才让小说显得更好读,更有意境。上学时我一直是把《呼兰河传》当成是一部优美的散文在读的,那种美好的感觉至今都记忆犹新。事实上,对于我们这样的业余文学爱好者,对于大多数普通读者来说,只要你的文章表达了我们表达不出的思想,并让我们体会到一种无以言说的语言文字的魅力时,是什么文体并不重要,问题的关键是作品所表达的思想让我们记住了并感动了我们,给我们以深刻的心灵启示,从而达到了愉悦身心、陶冶情操的文学基本功能。

从15年前一个学生时代文学青年对作家的无限敬仰与崇拜到15年后与大师的不期而遇,这是一种缘。由于与陈老师的这次相逢与短暂交流,使我觉得今年的这个“五.一”小长假过得格外有意义,我衷心祝愿陈老师在他的散文创作和研究领域取得更多的硕果,我衷心祝愿陈老师在写者、行者、摄者、书者各个角色中都能不断收获新的开心与快乐,更祝陈老师幸福健康快乐万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