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游记之西递古风


    博弈逹人 2007年06月16日 21:30 阅读(31) 评论(0) 分类:个人日记

 

    下午2时许,我们终于到达此次皖南之行的第一站,素有“华夏第一村”美誉的西递。
    西递村建造在一片丘陵的缓坡之上,在它的周围是大片的绿色田畦,那田畦一片片构筑得非常精细,有圆形的、方形的、半圆形的、月牙形的、三角形的,仿佛七巧板一般。在田畦之间,是婉约的小溪和披满红叶的矮树,放眼望去,似艳丽的油画,又象一首浪漫的田园诗。它既印证了“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加田园”的说法,又让我们感到这句民谣远还未说尽的西递韵味。
    夹溪而建、流水中穿的西递村,因古驿站西递铺而得名,这里因为出了个江南六大富豪之一的胡贯三,所以一度非常奢华,村中宅院600幢、巷弄99条,旧有三千烟灶九千丁的说法。西递的徽州建筑,在整个徽州可以算是翘楚,在整个16公顷的村落中,有至今保存完好的明清民居200幢。徽派建筑错落有致,砖、木、石雕点缀其间,目前开发的景点有凌云阁、刺史牌楼、东园、西园、桃李园等,其中胡文光刺史牌楼是明万历六年所建,高13米,宽10米,三间四柱五楼,是我国石坊建筑的瑰宝。所以,西递又被称为明清建筑博物馆。
    徽州人重商崇学,历代既出巨贾又出大儒,这和他们世代信奉的经世哲学有关,我们在西递随处走动都可以看到一幅楹联:“读书好,经营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业难,知难不难”。它似乎辨证地说明了徽州人的贾儒关系。在桃李园,这种关系体现得更为具体,我们在桃李园看到,这个宅院由一贾一儒的两兄弟共建同住,三间院落一间是经商的,一间是读书的,还有一间大家共用。
    在西递,我们还看到了许多楹联,有曰:“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又曰:“孝弟传家根本,读书经世文章”。在徽州人眼中,“以商重文,以文入仕,以仕保商”的良性循环方是经世不败之道,光读书不经商太穷,光经商不读书入仕又没有权势。这和上面的桃李园是一个道理,说白了,就是如果家里有两个孩子,一个读书作官,一个经商发财,两全其美。 但是毕竟这样的美事不多,聪明的徽州人创造出他们独特的执著,在西递村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一个边门,门上刻着“商”字图形,不管你是谁,登堂入室都要从这“商”字底下走过。
    和徽州其它古村相比,西递的旅游资源开发比较充分。清代民居大夫居是朝列大夫胡文照的故居,在大夫居临街的一面,悬空挑出一座小巧玲珑、古朴典雅的绣楼。这本是胡文照给夫人、小姐歇凉观景用的,后来用作给小姐出嫁时抛彩球择佳婿。只可惜,我生不逢时,如果在当时我定能接住彩球,成为此大户人家的乘龙快婿,哈哈~~~
    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不经意间参观的时间结束了。巴士渐渐地远离了西递村,转身回眸,依稀看见“桃花源里人家”的粉墙黛瓦,真有点“滴滴香浓,意犹未尽”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