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逹人 2007年06月16日 22:21 阅读(46) 评论(2) 分类:个人日记
次日上午9时,我们又驱车来到此次皖南之行的第二站也是最后一站----宏村。
在我看来,西递、宏村这两座古村落好比是两位婷婷玉立的少女,如果把西递比作小家璧玉的话,那么宏村则可称得上是大家闺秀了;正如它的名字一般,宏村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大气。
步入宏村的大门,通体的粉墙,俏致的黛瓦,飞挑出的一组檐角,点缀来几个兽脊,再加上高低错落、层层昂起的马头墙,于是,一个水墨意境的宏村便线条明快地勾勒出来。若往远处延伸,有濛濛青山、翠翠竹海作衬,若走近细赏,那汪汪碧水充沛得要溢出画面,清徹得胜若明镜,湖上架一座弯弯的拱桥,湖畔立几株歪脖的斜柳,于是,一幅构图考究的水墨画卷便在真山实水间灵动起来。
若是三月的桃花芳菲,或是四月的菜花遍野,或是六月的荷花满塘,或是十月的红叶漫山,宏村的美,又被四季分明地抹上几笔淡彩。
远观之后,还是让我们轻轻地走进这“中国画里的乡村”美景,融入这画里,用心体验那风水的意蕴,细节的感动。 那平滑似镜的月沼,深藏着大户人家几百年的倒影;那碧波荡漾的南湖,默观着写生的青年和濯衣的村妇。让发亮的青石板作你的向导,在古朴幽深的巷道里漫无目的漫游,只是别忘了和探出墙头的青藤打个招呼;你也可以参拜雷岗上参天丛葱的古木,感悟风雨沧桑炼就的宠辱不惊;你若愿意,也可追寻庭院那丛百年的牡丹,惊叹芳颜依旧惊艳,花枝依旧风流。
这宏村的美,印象中是大写意的潇洒,感觉里却是细工笔的俏雅。那错落有致的飞檐青瓦,那风雨斑驳的瘦高白墙,简约得只能说是大方,漂亮得只能说是潇洒。可在细节处,那门那窗,那亭那坊,其砖其石其木,多是不厌其烦地雕、刻、镂出许多繁复的花样。自然,前者透露出曾经主人的文士风雅,而后者就表现出商人的骄奢荣华。这种“儒”、“商”合一的建筑,不但成就了独具气象的“徽派”建筑,而且预示了一种超越传统的“新”文化体系的诞生。
历史上,虽然徽商没有象与其并驾齐驱的晋商那样把“商业”做得那么纯粹和宏大,可在内心世界里,徽商却把“儒商”做得有滋有味,不忘风雅。正如这宏村的水墨的境界,酣畅淋漓地挥洒着浓郁的文士情结。据说,这与宏村的历史渊源有关。宏村汪九是唐皇室的后裔,当初躲避战乱而来到此地。也许是因为这样正统的身份,使得宏村人把文化教育看得格外重要,那南湖岸边的南湖书院,立有雅致的文昌阁,还有93岁翰林侍讲梁同书亲题“以文家塾”匾额便是明证......
为期两天的皖南之旅,在不经意间结束了。时间虽说不长,然而西递、宏村这两座美丽的古村落却留给了我极为深刻的印象:两者皆美,却各有各的韵味,西递之美,美在其纯朴简约,美在其和谐精致;宏村之美,美在其水墨浓郁,美在其浅彩淡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