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在以极快的速度步入老龄化社会。过去是“人生七十古来稀”,现在活到八十、九十都不希罕。老年人怎样面对老年,怎样安排老年的生活,怎样寻到老年生命的意义,安然而健康地度过晚年,是全社会都应当关心的大事。我以为,对于80多岁的老人,最有价值的工作是健康地活着……当老年人把健康长寿当成“事业”来做,他们会更多快乐。
文/柯云路
退休了,怎样过好晚年,是许多人要面对的现实。
一位朋友的儿子几年前拿到全额奖学金顺利出国,毕业时恰逢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所幸儿子很争气,不仅顺利戴上了博士帽,还找到一份待遇不错的工作。于是这对刚退休的父母喜气洋洋地决定越洋探亲。说是探亲,旅游的意思占了一大半。临上飞机前说,忙了大半辈子,该享享清福了。
刚工作不久的儿子自然还谈不上买房,和年轻同事合租在一处。两房一厅的房子虽不算小,但父母来了,说什么也不能凑合。于是在网上看租房信息,又开着车满大街跑,终于相中了景区一处临湖的大房,外带草坪和花园。他准备为父母零租十天半月。
电话与房东联系,约好的看房时间,一辆带拖斗的小卡车准时停在路边。
不期然从驾驶室里慢腾腾下来的竟然是一位步履蹒跚的老太太,对着年轻人诧异的目光笑了一笑,带着老年人才有的天真和调皮。年轻人跟在老人身后走进院子,老人看脸还算精神,但腿脚显然不大利落了。打开房门,三间房加很大的厅,一天才要50美元。年轻人脑子里算了一下账,同样的地段和房子,月租也要一千七八,而老人零租,即使天天有房客,一个月满打满算也就是一千五而已。
零租麻烦,还降低房租,为什么?年轻人说出了心中的好奇。
老人耸耸肩说,钱于她而言已没有太大的意义。她有退休金,有医疗保险,花钱的地方不多,况且,她毫不忌讳地提到了自己的年龄——八十六岁,这个年纪即使真想花钱,也没有多少花钱的地方了。年轻人小心地问道:您不把钱留给孩子吗?老人说,她没有孩子。年轻人又问:万一您生病了呢?老人说,病了有医生嘛。再说她还有一个外甥,几年前曾生过的一场大病,还多亏了外甥照顾,但当时的一位年轻房客也帮了不少忙呢。他常常在下班后或休息日去探望她,除了为她买必要的生活用品,还会挤出时间陪她散步聊天。知道老人喜欢鲜花,年轻房客上门时常常会带上一束,两人也由此成为望年之交。后来那位房客因为工作关系调离这座城市,临走时,老人不舍地拿出一把家门的钥匙交给对方,说希望他不要忘记这里也有一个家,而这个家的门永远为他敞开。
这样边说着话,年轻人边随老人在屋里巡睃。老人用不太灵便的动作随手撤下床单和沙发套,说要带回家清洗。然后来到花园开始清扫落叶。年轻人急忙上前帮忙,自然又是一个不解:既然如此,何不将房子找个长租户,也省却了打扫的劳累?老人说,整理房间、清理花园也是一种乐趣,她现在就很享受这种乐趣。如果将房子长租出去,她就不方便再进来整理房间,当然更不能为这个园子种花锄草了。而房子是她的宝贝。这个宝贝带给她别人无法想象的快乐。因为租房让她认识了许多人,这些朋友不仅给了她温暖,也让她觉得自己活得还很有“用处”呢。
年轻人的关切大约愈发激起了老人的谈兴,她历数零租的好处,比如一年中会有不同的人来这座城市旅游,通过租房很自然地结识了各种各样的人,她特别提到这里住过的加拿大一家人,他们从十年前开始每年都会来此地度假,而每次度假都会提前“预订”她的房子。对老人而言,这样的朋友情似亲人,而重聚的日子就是她的节日。知道年轻人将在这里接待来自中国的父母,老人很自豪地讲了早年去中国旅游的经历,说中国是个美丽的国家,家里至今还挂着她在黄山拍摄的照片。
朋友夫妇在成为租客的十多天里,多次见过这位美国老人。
每到傍晚,她会准时开着小卡车来收取垃圾。老人一头银发化着淡妆,尽可能掩饰着腿脚的不太灵便。朋友在的时候会迎出去攀谈几句。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已成朋友,在动身回国前,特意给老人留下一封信,除了感谢,还有祝愿。
归来的朋友讲起这位老人很是感慨。人家八十六岁了还能如此独立,自得其乐,自己刚刚退休,比起她来只能算是“中年”。怎样过好晚年,这位老人就是榜样。
很多职场人士拼命工作累得疾病缠身,有人说他们“只会工作不会休息”。我们说他们不是“不会休息”,而是没有余力休息。这一切的根源,恰恰因为他们“不会工作”。所以我们今天要推行“工作禅”:要善于没有额外支出地工作;要善于消除多余焦虑地工作;要善于全面减压地工作;要善于日理万机井然有序地工作;要善于事半功倍高效率地工作;要善于拿得起放得下在工作与休息之间随意跳跳槽地工作;要善于天才灵感创意不断地工作。《工作禅二十四式》告诉我们如何做一个成功、健康、自在的现代人。
柯云路最新出版作品
《破译疾病密码》旨在揭示疾病的深层心理机制。在分析大量焦虑症、抑郁症与其他许多疾病的过程中,作者发现了相当一些疾病都具有的潜意识密码。可以说,相当多疾病都是由心理问题导致。《破译疾病密码》一书则是对以上发现的阐释。作者在书中分析了大量病例,提出“疾病是潜意识制造出来的图画”,“妇科病是夫妻及父母子女关系病态情结的凝固”,“消化系统疾病是思想消化不良的生理图画”,“肩背疼及脊椎病是不堪重负的象征”,“癌症是潜意识制造死亡的图画”,等等。作者还进一步指出,“生病是因为有需要,有好处”。该书具体分析了“生病的二十大好处”。作者希望人们都能用新的眼光看待疾病,善于分析疾病,善于省视自己的疾病,从而摆脱疾病的束缚。
《破译疾病密码》:
《走出心灵的地狱》是一部纪实作品,真实而详尽地记录了作者对一位抑郁症患者的分析与帮助过程。十多年前,当作者认识这一家人时,作为画家的丈夫已失去正常的生活能力,中西医及多种药物治疗均无明显疗效,妻子为照顾丈夫失去工作,女儿也由于环境的影响身心健康受到极大损害。在一次学术活动中,身心备受折磨的患者妻子向作者请求帮助。随后,就有了这部作品中所展开的一系列活动。现在患者早已康复,一家人正常而幸福地生活着。在整个解析过程中,作者对人为什么会生病,疾病产生于何种个人、家庭、环境及社会原因;人在什么情况下能够康复,战胜疾病需要哪些条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见解。
《走出心灵的地狱》:
柯云路信箱:[email protected]
>>>柯云路书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