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手机,90后的期待


80后,岁月蹉跎,即将退出叛逆的时代视角,“90后”开始频频迈向潮流。他们既不像社会上炒作的那样娇惯自私、不可理喻,也不像人们想像的那般“独”性十足、难以接触。他们“经济上富裕,关心天下大事,兴趣爱好广泛,易于接受新鲜事物,责任观念比较明确”。《大学城资讯》调查分析结果,“90后”新生中,97.9%的学生配有手机或小灵通,几乎实现“人手一机”,近七成学生拥有电脑,而购买了MP3、数码相机等电子产品的学生接近六成,甚至有8.1%的学生拥有汽车等奢侈消费品。报告认为,这表明“90后”的大学生更注重与信息化时代的接轨和自己的外在美,但其中娱乐性支出比例较高,也隐含着部分奢侈消费的成分。
腾讯,更是90后必不可少的平台,很多人可以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但一定能知道几个朋友的QQ号。腾讯手机,可以说是90年的期望。从他们天天用的腾讯产品,使用腾讯手机浏览器、输入法是QQ拼音、搜索是SOSO、聊天用移动qq、看的是qq新闻、玩的是qq游戏、听的是qq音乐……从某种层面上来说,腾讯生产手机或就是其把众多旗下品牌串联起来呈现,给90年时尚达人一个心愿。
手机市场大家都知道竞争是非常激烈,而能够真正运营好移动网络的手机,不多。尽管有近40%的中国手机用户访问移动互联网,但他们并不大量使用诸如移动视频和上传内容等高集成数据应用方案。这种原因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中国09年才推出3G业务、iPhone和Android等智能手机的普及率仍很低下、移动应用生态系统仍然比较分散、社交网络平台仍然欠发达等。但是,随着中国市场的手机普及率已经突破50%,消费者对移动设备和数据的需求仍在不断扩大,而这种扩张势头也为服务提供商、设备生产商、零售商和内容提供商等各方带来无限商机。
所以腾讯做手机,在马化腾看来,所有的竞争,最后就是看谁先把各种业务整合起来,并赢得高质量的用户。从无线市场到网游再到搜索和电子商务……因为腾讯不愿意放弃太多的市场,把触角伸向手机市场,是希望由网站而走向实体。虽然手机的渠道与QQ的渠道完全不同,但以当今腾讯、QQ的影响力,完全可以渗透每个网络产品。手机作为实体产品,虽然必须依赖传统渠道销售,但腾讯传媒的影响力,操作一个小小的手机,应该是小菜一碟。OPPO手机也是由IT渠道转身到手机连锁卖场、百货大楼、超市、网店,甚至一些三、四级城市的夫妻店等传统的销售渠道,而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对于90后一代消费群来说,喜新厌旧是促使他们进行持续消费的动力之一。尽管他们也知道,追求时尚与新鲜的事物不一定具有什么现实的价值,但却能给他们带来时时不同的新鲜感觉与美好心情。“90后”注重消费和使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追求产品或服务与自己情感体验的一致性。 “90后”们喜爱娱乐、追逐娱乐。企业可将产品或品牌的理念特质融入到娱乐之中。同时“90后”是注重感受的一代,给予他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五感的综合感受,才更能让他们感觉到酷、有意思、好玩。这一点,腾讯应该是心知肚明。
如果腾讯能够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并且实现与PC侧应用的无缝连接,进而将相关应用和服务统一实现的话,才能够将在互联网的客户优势转移到移动互联的世界。但在移动互联领域,腾讯面对诸多强大的对手:拥有渠道、网络、用户和资金优势的电信运营商,分流腾讯IM用户;有实力的终端厂商可能推进“终端+应用”战略;系统商如微软、谷歌等有与腾讯业务重合的移动互联网应用。而腾讯采用英特尔与诺基亚年初推出的MeeGo操作系统,这也是战略性的重要一步:拥有巨量用户基础的腾讯,可以在中国市场抵御苹果与Google,具有自主性的腾讯在这一全新系统,更容易开发和嵌入自己的应用和服务。
虽然腾讯一直是在模仿,也可以看做是“山寨”,但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大家都在模仿,为何腾讯的模仿就不能被接受?更何况腾讯基于引导的就是90年。因为90后”追求自我的同时,又有很强的群体主义意识。QQ圈子、博客圈子、MSN圈子、开心网圈子……大行其道。在这些圈子里,他们乐于分享自己的体验,也乐于接受别人的经验,进而作为自己消费的依据。现在的3G手机功能来看,完全具有上网、听歌、看电影、看视频、拍照、玩游戏、翻译等功能。人们常可以看到一个孩子,只要拿着手机,他这一天就不会寂寞。如果没有手机则90后一代简直不敢想象。其实无论腾讯的自有品牌手机最终采取何种系统,何种模式,最关键的还是用户的接纳程度,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种市场反应。这就是腾讯最实用的市场资本。
手机是个实体产品,不仅不同于腾讯QQ这种网络虚拟产品,所以摆在腾讯公司面前,一定会是一道又大又深的坎。因为腾讯公司做手机,除了品牌与应用技术可以嫁接,其余的经营价值链,对于腾讯公司更是由虚拟走向实体的一个迈进。而把握90年后,熟悉这个正在迅速崛起群体的喜好、心理特征以及消费意识,把握未来潮流发展趋势,腾讯公司的成功或许给了我们最好的启示,而我们的经营者想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