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多前,贝塔斯曼宣布终止在中国的图书销售业务,13年的苦心经营以失败告终,令人无限唏嘘;而上个月,新华书店宣布开始网上售书,誓与卓越、当当及淘宝争锋;而作为在线书店的领头羊,运营了九年的当当与卓越看起来依然红红火火,热闹非凡。
贝塔斯曼的倒掉,除了很显而易见的水土不服及管理不善之外,其最重要的原因,应该就是在线书店的兴起了。贝塔斯曼一直是做直营连锁的,店面费用及广告费用加起来,是一大笔支出,网上业务虽也有涉猎,但一直不受重视——可想而知,这种情况如何与在线书店竞争?
贝塔斯曼这种媒体巨头被在线书店打倒了,那么,在线书店的经营状况又如何呢?
这里我并没有计划提新华书店,因为到目前为止,新华书店网上销售只能是一个笑话。根据其网站上的资料,新华书店在线书店的配送费需18元人民币。这种配送费水平,只能令人怀疑其开展在线销售业务的动机了。平心而论,论财雄势大,论掌握的各种各样资源,如果新华书店下定决心要将在线书店业务做大做强,卓越与当当是难以与其匹敌的。只是卓越与当当运气相当的好,新华书店并没有将在线销售放在心上——或许是嫌这一块利润太低,不及垄断经营的收益高?外人就不得而知了。
好了,可以回过头来说说卓越网与当当网了。品种多,选购方便,折扣大,是在线书店争取顾客的最大利器。作为在线双雄,两者都是师承亚马逊网上书店,两者都接受了大量的风险投资,亚马逊更是直接出马将卓越网收归旗下。但毋庸讳言的是,到目前为止,两家书店都还没有实现盈利。这就是一个大问题了:风险投资固然可以烧钱,但能坚持多久呢?
在线书店要实现盈利,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降低成本,二是做大规模。这两者是相辅相承的。无论从销售、库存管理,还是物流,抑或是人工费用,这些成本的降低,对在线书店而言都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举个例子,卓越网近年一直与新华书店等有合作,但是,卓越网根本就无法控制新华书店的库存。而且,如果要保持两三天内从下订单到送货上门这一高效率的行动,除了物流方面的配合要好之外,就必须保持一定的库存——想做到零库存,基本上是不大可能的。而库存一增加,成本就必定增加,现金流就会减少,对于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负担。再从物流角度来看,卓越在今年10月22日之前是全场免运费的,那么很明显,单单是物流这一块的费用,就已经将很大一部分的利润吞噬掉了。
成本,终将是在线书店之痛。
电子商务模式相较于传统商务模式,有个非常大的不同,就是赢者通吃,经过一轮竞争之后,市场就基本上掌握在一两个寡头手中了。客流量的极大增加,并不会对在线书店造成很大的负担,却会使其单位成本大大的降低;而成本的降低,则会再增加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因此,我们将可以看到,在未来数年中,行业领先者将会越来越强大,而地方性的网上书店最多只能割据一方,苟延残喘而已。因此,做大规模,将新华在线书店、白马V网,大洋书城等地方势力要么赶尽杀绝,要么逼其改旗换帜,将会是卓越与当当未来数年内的重任之一。
很显然,要做大规模,成本就必须降下来;而降低成本,则是在线书店不可承受之痛,短期内可以做到,但长期来说,则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怎么办?
第一,搞钱。
卓越网还好办,因为有亚马逊这个后台大老板撑着,而亚马逊有美国股民撑着;而当当网则已经多次融资,近期正在计划进行第四次融资——短期上来看,这是可行的,但从长期来看,可以预言,其必定走上上市之路。
将经营模式与盈利模式分开来,这是很多企业的生存之道。
第二,改善经营。
这里的改善经营,并不单指企业内部治理,同时也是指经营方针上的多元化,比如说,在线书店并不单营书籍,而更有售百货。在网上看到一些数据,百货销售已经达到了当当网销售额的40%。
飞哥如是说:
刚才想上网买本书,忽然发现卓越网自2008年10月22日零时起,30元以下要收5元配送费了,而以往是“全场免运费”的;于是马上去看当当网,发现当当网的反应相当的快,10个小时后就发布消息,自2008年10月22日10时起,全场免运费,而之前30元以下要收5元到6元配送费的。一夜之间,中国最著名的两间在线书店将其配送费模式互换过来,究竟预示着什么呢?强弱易势,似乎越来越明显了。
很多年前,在谢康老师及肖静华老师的英明领导下,曾与阿强及家敏合作写过一篇关于大洋书城的文章。不过那时候我们看起来比现在幼稚不少,调查工作做得也不是太足,现在看来,太不专业了,应该是很可笑的。不过要说明一下,本文并没有经过什么调研,也没有到处找数据,只是随手写下的笔记罢了,写得不好的,不要苛责。
2008年10月26日星期日
惯例上还是要说一句:本文只是一家观点,仅作抛砖引玉之用,欢迎指正。
——金海湾企业管理咨询·咨询师·原创http://www.ggc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