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一部《2012》电影把人们引入了未来一个全球毁灭的末世。仿佛今天还在安然入睡,明天一觉醒来却已经魂无所依,而现实的种种不如意,频发的灾害、高房价、高通胀、工作竞争压力也许我们会哲学家般思考“人生可够累的,人活着为了什么?”可是是否我们也曾经想起哪句广告语:“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我想稻盛和夫的“六项精进”就为我们提供了在人生旅途中欣赏风景和放送心情的一条捷径,它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态度和精神。
莎士比亚名著当中哈姆雷特曾经说: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是否应默默的忍受坎坷命运之无情打击,还是应与深如大海之无涯苦难奋然为敌,并将其克服。中国古语也说:人生不如意者,十有七八。所以在生活中、工作中有问题有困难是正常的,如果没有困难和问题,哪么我们是幸福的。稻盛和夫在他看来,“六项精进”是搞好企业经营所必需的最基本条件,同时也是度过美好人生必须遵守的最基本条件。而他把“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作为首要的第一条,就是要告诫我们生活中虽然有很多困苦和磨难,但是只要拼命去努力,不一定要比每个人都好,但至少不能比每个人差。总会就有结果只要有这种付出的精神,我们也才能够在工作当中,静心投入,脚踏实地,享受工作的过程和磨砺,在工作当中不断创新与创造有价值的服务,也才能沿途总有一些风景值得我们去采撷。
“谦虚是一种态度”,人生旅行不是单行线,在纵横交错中,我们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智慧来源于民间,尤其是智慧行业,不了解一方风土,不了解地头民情,自以为是,不但误己,更重要的是误人,所以要谦虚,擅拜师者,善学艺,博采众长,才能集大成者。
作为企业的智慧外脑,在服务客户看来,我们就是他们的营销策划的顾问和老师,可是当客户恭敬的尊称我们“老师”的时候,我们是否经常反思自己是否有“为人师表”的能力和素质。所以稻盛和夫认为我们要贯彻孔子的“日三省乎己”的精神,每天要反省。孔子在解释“一日三省”时认为,第一是要省“为人谋而不忠乎”,第二是要省“与朋友交不信乎”,“第三省”叫“传不习乎”。 稻盛和夫进一步凝缩为反省最主要的是要做到“真我”,也就是利他之心,怜爱他人,同情他人,愿他人过得好;与此相反的是“自我”,指的是利己之心,只要自己好,不管别人。无耻的贪婪之心就属于“自我”。我们的一个建议或者一个策划,也许就会影响一大批人的工作生活,所以坚持真我尚为重要。
鲁迅曾经说过:人世间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才有了路。所以,我们现在能够看风景不应该忘记哪些为我们铺路的人。“活着,就要感谢”。“感谢”非常重要,我们要感谢周围的一切,因为我们不可能单身一人活在这世上。空气、水、食品、还有家庭成员、单位同事、还有社会—我们每个人都在周围环境的支持下才能生存。尤其是,我们感恩我们的客户、我们的公司为我们施展才能提供了一个平台。
我想我们都听说过“苏轼与佛印参禅打坐的故事”,故事的核心就是佛家的心境,你心里想到的是什么,你就是什么。所以有什么样的心情就有什么样的风景,这是欣赏风景的一种态度。我们讲反省、感恩,落脚点就是要“积善行,思利他”。稻盛和夫强调:如果多做好事,善事,那么不仅家人、家族会有好报,这种好报还会贯穿你的一生。利他的行为,就是以亲切、同情、和善、慈悲之心去待人接物,至关重要。因为这种行为,一定会给你带来莫大的幸运。智诚灵动把“至真至诚,达人成己”作为企业经营理念,就是希望我们能够在帮助别人成长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成长。
我们经常说:世间唯一不变的真理就是变。市场千变万化,尤其是当前中国商业环境日新月异,所以王育琨老师提出了“地头力”的营销概念,要求我们能够不靠记忆或经验得来的知识,锻炼一种现场瞬间反应的能力,一种从零开始的思维突破能力,一种对现地、现场、现物、现时找到解决办法的能力。
稻盛和夫在“六项精进”当中最后一条提到了“要忘却感性的烦恼”:要对过去的事进行深刻的反省,要运用理性来思考问题,迅速地将精力集中到新的思考和新的行动中去。对我们而言最重要的也就是不要受到既有思想和观念的影响,要能够随着市场环境、形势的变化不断创新,提高“地头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更多更新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