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执政当局 如何面对西方舆论
近期德国前总理费舍尔有关中国发展的文章。他的评价是:中国快速和成功的发展,毫无疑问地将让它在21世纪的国际舞台上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但中国将发展为一个内向型的超级大国。“因为它庞大的12亿人口,将对其政府和领导人造成巨大的压力。在出现重大的根本改变时情况更是如此,而这正是中国目前的处境。”
他所说的“压力”和“处境”是什么呢?外国人不会比我们自己更加清楚,所谓压力,可以看各个地方政府面对拆迁和维稳的压力,在压力之下才会有一个宜黄官员的来信中所谓的“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的告白和“风水门”书记被录音的“和政府作对就是恶”的叫嚣,才会有行驶第四部门监督职能的记者和媒体频繁被恐吓、被通缉、被伤害的种种和如上面所说各个地方打着发展的口号急功近利地盲目乱上项目开发所谓的历史文化旅游项目。这些都是活生生的写照。
而当下更加鲜活的例子就是河南的矿难,远有中国多次矿难的惨痛经历和血的教训,近有智利矿难大救援创造的生命奇迹,而河南平煤矿难的追问除了我们中国特色的“是否有领导下井”和“井下避难所”之外,竟找不出其他的理由,或者说,其他的理由更本质,那是在为官当政者思维深处的东西,不是简单的硬件措施的要求和硬性的政策干预可以改变的。
而在面对以上这些情况的时候,费舍尔的话就显得格外的让人不舒服,他说:“透支国家内部政治结构的长期危险,让中国不太可能施行强权外交。”如果有外国人问:“一个连矿难问题都解决不了的国家怎么能承担巨大的国际责任?”我们怎么说?也许把这个当做“中国威胁论”的另类反驳可以,而我们的国家形象,就在一些解决不好的矿难、拆迁等问题上,被自己损毁。
有的时候,对于西方媒的指责所谓中国的种种不好的时候,应该多想想,我们最好的反驳是解决关系民生的种种问题的解决,而不是动辄大力反驳,动辄说“这是我们国家自己的事情,你们西方国家也好不到那里去”等等低级的话语,这只能更加降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
中国执政当局 如何面对西方舆论
评论
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