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世纪金源回应“扶贫奖”质疑
10月17日、18日,媒体陆续报道了中国扶贫基金会颁发的第三届中国消除贫困奖的消息,其中,多家媒体援引该基金会的新闻通稿报道,指中国扶贫基金会副会长何道峰称,获奖的万达集团原来报的慈善捐赠17个亿,经甄别只认定了3.7亿元;因为黄如论拒绝考查,他的35亿元捐赠值得质疑;张近东原来报的慈善捐赠7亿元,最后只认定了3.11亿元。
由于此事件牵涉到中国目前最知名的慈善界人物捐款数额受质疑的问题,在舆论界引起极大的关注。黄如论方面和王健林方面近日连续对该说法进行了回应,万达方面称未上报17亿元,世纪金源集团方面称不存在拒绝考查的问题,中国扶贫基金会方面说法存在严重偏差,双方均认为此事对企业的公众形象造成了严重影响。
万达集团称基金会言论“荒谬”
记者通过回访事件各方当事人,以及独家参与万达集团与中国扶贫基金会副秘书长和秘书长19日上午的当面沟通,了解了此次捐款“甄别”问题的原委。
19日上午,中国扶贫基金会秘书长王行最、副秘书长李利来到万达集团北京办公室,与万达集团人士进行了沟通。
双方争议的焦点在于,万达集团是否提交了17亿元的捐赠数额,并被评选方“甄别“为3.7亿元。
万达集团方面现场提供了相关材料,并表示,本次消除贫困奖评委会规定:一是在时间上,只认定2005年至今的捐款总数;二是在内容上,只认定专项用于扶贫并且有发票的款项。万达集团成立22年来,向社会的各种捐款(包括扶贫)已经超过17亿元,其中,2005年至今,有捐赠发票并经扶贫基金会认定的专项用于扶贫的捐款达3.7亿元。所以,媒体刊登的那位负责人所说的“获奖的万达集团原来报的慈善捐赠17个亿,经甄别只认定了3.7个亿”,是非常荒谬的。
中国扶贫基金会两位负责人现场对万达集团上报3.7亿元扶贫捐赠款的说法未提出异议,但李利要求核查另一提交方:大连市慈善总会先行提交的数据,称万达集团提交的数据属实,但时间滞后,评选中采用了大连市慈善总会提交的数据,此数据也代表了万达集团的意愿。
随后,双方均要求记者与当事人大连慈善总会募捐部主任汪军生联系核实。记者19日下午与汪军生取得联系,他表示,与万达集团提交给基金会的文件系同一版本,没有另做材料,否认提交了17亿元捐赠款数据的事宜。
基金会称未能约见黄如论
10月18日,世纪金源集团在回应时表示,“拒绝考查”之事源于公司于2010年4月向内蒙古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捐款3000万元人民慈善基金(世纪金源方面称已全部到账,部分希望小学项目已开工,首个捐助项目已建成)的事宜,2010年8月3日,共青团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收到中国扶贫基金会关于商请推荐第三届中国消除扶贫奖候选人的来函,内蒙古青少年基金会希望推荐世纪金源集团参与本届“消除贫困奖”评选。
世纪金源方面介绍,中国扶贫基金会接到内蒙古青基会提交的材料后即联系世纪金源集团,希望提供捐赠票据。世纪金源集团请中国扶贫基金会与内蒙古青基会等单位联系,“因为受捐者说话更有说服力,而且他们也有相关协议和发票底单。”世纪金源方面表示。内蒙古青基会负责人也称中国扶贫基金会此后始终无人来函来电核实该事。中国扶贫基金会随后两次希望找世纪金源企业领导当面“聊聊”,但世纪金源方面表示领导因为出差在外,无法接待。
世纪金源集团方面在回应中表示, 对扶贫基金会将“‘因出差而无法接待’,故意篡改成我集团‘拒绝考查’”表示不解与困惑。同时认为“进行捐赠核实时,可以向捐赠方核实,更需要向受捐方核实,还可以向受捐方的当地政府、当地公益机构等核实。”
参与此事的李利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联系黄如论本人的过程中,世纪金源集团的员工称,捐款系集团主席黄如论个人的私事,其他人员并不清楚其中的问题,因此不便于参与,没有提供相关资料。而基金会此后没有联系上黄如论本人。
热点争议:
张家齐:万达集团是否提交了17亿元的捐赠数据给基金会用于评选本次扶贫捐赠奖?
万达集团:我们于8月23日左右,按照基金会的评选规则要求,提交了扶贫捐赠的详细表格,数据为3.7亿元。在背景介绍导语中提及了22年各项捐款总额达到17亿元的内容,但是专项表格中没有提交与评奖要求不符合数据,且提交的时间符合规定。
作为捐赠款的接收方,大连慈善总会无权上报未经允许的数据,据公司了解,他们提交的数据和我们是一个版本,没有任何修改。
中国扶贫基金会:万达集团提供的数据属实,但是时间上与评委的需求相比有滞后,此前作为捐赠款的接收方,大连慈善总会已经提交了数据,是17亿元。各类媒体和公开渠道中,我们掌握的数据也是17亿元。
张家齐:黄如论是否拒绝了基金会的调查?
世纪金源集团:他一般都在各个公司之间出差,非常繁忙,而他本人也一贯低调,不愿意过多做宣传,极少在公众场合露面,约见黄如论也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这在业界是有公认,但是没有见到和拒绝调查是两回事。基金会故意强调拒绝调查,是别有用心。
中国扶贫基金会:前期和世纪金源公司的工作人员进行了沟通,但是公司方面称慈善捐赠系黄如论个人私事,其他人员不知情,不便于参与和提供资料。我们没有联系上黄如论本人,按照规则评委无法为其评奖。本次捐赠奖落选的也不止黄如论和宗庆后,海尔也落选了,捐款数额的多少不是唯一标准,我们关注善款的使用效果和捐赠者的主动监督,我们是本着严谨的原则来做事的。
专家点评:
真正的穷人开不出发票
于长江(社会学者,北京大学社会学副教授):做慈善属于个人的道德层面的追求,真正的慈善带有个人信仰和追求的感性成分,其价值很难用一个具体的理性尺度来衡量。无论是给慈善做评奖,还是让人给做的慈善开发票,都有一定的悖论:因为很多人真心做慈善不一定需要人知道,不一定需要和别人来评比;而同样的付出,对于不同的人,产生的社会效益是不一样的,这个也很难衡量;真正需要捐助的穷人,也很难开出发票来,发票并不能说明穷人真正有多大的受益;而索取发票的慈善,其本意到底是在行善,还是要做宣传,这个也很难区分。
当然,对这种行为有一个表彰和宣传,以带动更多的人来参与,是有其重要社会意义的,更适合用感性的方式来持续进行,而如果一定有要评选,应该有一个更开放和广泛的前期程序,让大家有对评选方法一个更广泛的共识,这样能减少相互之间的误解。目前,社会各个领域的考核评价体系都有待完善,慈善领域更加复杂,组织者应该对慈善的社会属性有更透彻的认识。
相关资料:
黄如论、王健林皆多次获得中华慈善奖
黄如论、王健林的捐款数额被质疑受到各界的关注,源于他们在中国慈善界的影响力,目前国内知名的慈善奖项首推国家民政部颁发的中华慈善奖,他们均多次获得中华慈善奖。黄如论被誉为“中国慈善第一人”,王健林则从2008年起担任中华慈善总会荣誉会长。
世纪金源集团10月18日提供的说明中指出,该集团迄今已慈善捐款总额已超过35亿元人民币,捐款内容覆盖敬老、助学、扶贫、新农村建设、传统文化、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惠及十余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集团董事局主席黄如论获得各类荣誉100余项,自2005年起,连续五年获得“中华慈善奖”,被誉为“中国慈善第一人”,先后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万达集团当日亦表示,公司22年以来累计各类用途的捐款已超过17亿元,万达集团和王健林曾四次获得国家民政部颁发的中华慈善奖。2008年,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当选为中华慈善总会荣誉会长,先后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一个月前,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评选王健林为“全国抗震救灾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