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部分关于《天地民心》的评论摘抄


网上部分关于《天地民心》的评论摘抄

 

天地民心——为官之镜_吉仁玉朴_新浪博客

 

  一部《天地民心》,向人们展示了一部题材宏大、内容丰富、主题深刻的长篇优秀电视剧作品,值得一看。它向人们揭示了为谁做官,怎样做一个好官这样一个严肃的命题。特别值得为官者好好看看。
《天地民心》以一个四朝元老三代帝师的自述形式,记录了清朝四代皇帝更替却没能改弦易轍,整肃朝政,清除贪腐改变朝庭腐败无能的严酷事实。让人们看到了,清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揭示了清朝由盛转衰的根本原因是,朝庭的立命之本不是天下民心,而是以少数贵族为代表的旣得利益集团的一己之心。
  《天地民心》是一部历史剧,它以鸦片战争作为历史背景,通过对清末山西一代大儒三代帝师祁隽藻传奇的一生的描写,讲述了清朝末期朝廷上下无官不贪,民间土地兼并严重,农民无地可种,无家可归,以及外族入侵,鸦片之祸造成的民不聊生,流离失所的历史悲剧。其间以祁隽藻惩治科场舞弊,诛杀贪官保胜,挥泪处决误入歧途的义弟元白,举荐曾国蕃等天下寒士能人,力荐开放吉林垦荒等几个大事件作为故事发展梗概。整个剧情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祁隽藻虽然想聚集一批天下有识之士为国效力,甚至几次甘冒杀头的风险,诤言劝告皇上要作尧舜之君,开放吉林垦荒等。可惜的是,就连想要有所作为的道光皇帝,在以穆彰阿为代表的满族贵族亲王的压力下,也只能发出:朕已不是天下人的皇帝,而是你们这一些人的皇帝的无奈叹息。这就最能表明,当时的朝庭已经不能代表天下人的利益,已经失尽了民心。当时的清朝已是日薄西山,江河日下,积重难返,凭祁隽藻一已之力已无力回天。
  《天地民心》看后感人至深,令人振聋发馈。历史是一面镜子。祁隽藻这样的官员,就是一位清正廉洁的官员形象的楷模,是当今官员的一面镜子!他,柔肠侠肝,虽然深爱着库仑真,但是却不为情所困,诛杀了贪官保胜;他,手足情深,但是却不徇私情,挥泪处决了误入歧途的义弟元白;他,忧国忧民,克己奉公,清正廉洁,对国家对人民无比忠诚;他,一身正气,刚正不阿,敢于冒死直谏皇上;他,光明磊落,堂堂正正,顶天立地!他身上确实有许多为官者的优秀的人格品性值得学习。这也正是这部电视剧的现实意义所在。
  改革发展到今天,我们的党提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深得民心。因为,当前改革的一个难点,就是一个利益调整的问题。就是要把对少数利益集团有利的机制、制度调整过来,使其对全体人民有利。让全体人民受益,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让全体人民得到实惠,让全体人民都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的好日子。这就需要我们的为官者,牢记执政为民的宗旨,做清正廉洁的人民公仆。

传奇一生感人肺腑  凄美爱情可歌可泣_非文草斋_新浪博客


  昨天晚上看完了40集电视剧《天地民心》最后一集,一幕幕剧情和几个主要人物印入我的脑海,使我浮想联翩,挥之不去。特别是正襟危坐的含黛和祁隽藻在的山顶亭阁里相见时,双眼噙满泪水的她满怀深情地面对祁隽藻说,我要结婚了!肝肠寸断的画面在由远而近的粉红花海里淹没了,画外音让我为有情人不能成眷属而潸然泪下。

  该剧讲述的是清代山西寿阳籍的著名文人祁隽藻从十几岁到七十几岁的传奇人生故事。清嘉庆年间,17岁的祁隽藻才华横溢。在经历了突如其来的家难之后,他开始思考如何为人,如何为读书人这一严峻的问题。通过跟随张观藜,年轻的祁隽藻树立起“以民为本”、“致君尧舜”、“使民小康”的人生信念,重回“科考”,最终金榜题名。在清王朝走向末路的时候,祁隽藻亲手处决了视为骨肉的“贪官”义弟元白;在暗箭密布的政治波澜中,他用性命保护情同手足的“钦犯”义兄怀义;而在个人的心灵深处,他珍藏着终生挚爱的含黛。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祁隽藻为自己的政治理念付出了他的全部——生命、爱情、亲情和财富,但他更看重的是“道”,这个“道”,正是天下良臣和文人志士们所共同追求的“道”,这个道便是“天地民心”。
  在剧中小宋佳首次挑战60年的年龄跨度,独自一人演绎了传奇格格的传奇的人生。她独特的魅力、超强的演技实力、以及精准的角色塑造力将会得到更多人的认同和赞扬。她出演性格奔放且勇敢追求爱情的含黛,成为该剧最出彩的亮点。含黛从十几岁时和祁隽藻相遇,到60多岁离世,随着角色的年龄增长她的内心也渐渐地从单纯、青涩到成熟、稳重。尤其是那一身清秀青春活力的装扮被广大观众和小宋佳的粉丝们称为荧屏中“最唯美的格格”。
  “其实含黛对爱情的态度就像生活中的自己,和含黛一样,在爱情上,我和角色的态度也很相似。我也是那种一旦喜欢就会勇敢去追求的人,不会考虑很多的因素,像这个格格似的,有奔放、泼辣的一面。爱情就应该是很自然、很纯粹的,爱就爱了。”她毫不避讳地笑着说。敢爱敢恨的格格含黛,与祁隽藻谱出一段悲情惊叹的恋曲。
  格格含黛,在逃婚路上与祁隽藻偶遇,彼此一见钟情。她不顾两人之间身份悬殊以及种种的世俗障碍,勇敢追求自己的真爱。不幸的是,由于哥哥穆彰阿为了一己私利而阻止了俩人的感情,加之祁隽藻母亲刘氏也以名不正言不顺劝慰祁隽藻作罢,并决意把玉儿许配给他,但祁隽藻与玉儿的结合并非其所心愿。无奈两人注定有缘无分,最后含黛终未能与心上人走到一起,爱情的遗憾陪她黯然走完一生。
  作为清朝期间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的祁隽藻,是一个有理想志向,并终身为之奋斗。他一生先后辅佐了三代帝王,并且亲历了鸦片战争前、中、后三个历史动荡时期;他,忧国忧民,为国为民勇于牺牲、以身作则、不徇私情、廉洁为官、克己奉公、舍生忘死,对国家、对人民无限忠诚;他,一身正气,刚直不阿,敢当敢为,敢于直谏皇上,直言不讳,光明磊落,堂堂正正,顶天立地;他,对人民、对国家、对家人、对亲戚朋友,有情有义、多情多义;他,也无奈过,不得已退出朝政还乡务农,但他仍然不屈不挠,依然故我地笔耕不辍,著书立说奉献给农民。全剧真实再现了在那个水深火热的年代里,这位山西文人从少年到老年,从文弱书生到正义老者的成长历程,其中很多感人肺腑的故事,抒发了一代文人大义凛然的爱国情怀。
  而剧中祁隽藻的扮演者成泰燊也通过自身的演绎,塑造了一个鲜活、生动、真实而又带有理想主义的古代政治家形象,其中,成泰燊饰演的祁隽藻与小宋佳饰演的库伦真的凄美爱情,也为该剧增加了更多的看点。小宋佳就像鲜儿一样,以“闯”与旺盛的生命力,不断的燃烧着,而她这朵向阳花也正在“独”放光芒,散发出最特有的味道。
  《天地民心》是一部荡气回肠的悲情史诗。编剧以渊博的历史知识,来展现了清朝官民中爱国志士的理想情怀,治国为民之道,也以翔实客观的事实真相,揭示了清朝朝政的专制、昏庸、腐败、祸国殃民,揭示了黎民百姓的苦难,官逼民反的必然,揭示了受外国列强的蹂躏和遭受外国列强侵略的必然。让观众通过清代文人祁隽藻投身官场,九死一生的故事,和中国古代文人忠清亮直的高贵品格,来了解历史并从中受到了教育。无疑,《天地民心》也将向广大观众叙述了一代晋儒的感人故事……

 

《天地民心》观后感 - zhenyany的日志 - 网易博客网易 

 

  前天晚上看完了中央8台播放的电视剧《天地民心》最后一集,剧情和剧中人占据了我的脑海,满脑都是剧情和剧中人。
  《天地民心》太好了,太感人了,我还从未被古装剧这样感动过。
  我非常感谢中央8台,为我们观众播放这样的好古装剧,我非常感谢《天地民心》的编剧,写出了这样一部好剧,非常感谢编剧、导演、演员,合力塑造出了一位祁隽藻这样的形象楷模。
  他,有理想,并终身为之奋斗。他,忧国忧民,为国为民勇于牺牲、以身作则、不徇私情、廉洁为官、克己奉公、舍生忘死,对国家、对人民无限忠诚。他,一身正气,刚直不阿,敢当敢为,敢于直谏皇上,直言不讳,光明磊落,堂堂正正,顶天立地。他,对人民、对国家、对家人、对亲戚朋友,有情有义、多情多义。他,也无奈过,不得已退出朝政还乡务农,但他仍然不屈不挠,此路不通换路走,著书立说奉献给农民。是你们,合力塑造出了这样一位令人把歌颂高尚品德的词语都冠之头上也不觉为过、也恰如其分的形象楷模。我从未如此赞颂过人,这是我有生以来的第一次。
  也是你们合力塑造出了其他形形色色的剧中人。让我们观众从不同角度受到了教育。
  编剧写得好,导演导得好,演员演得好。不论是主角配角都演得好,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每一句话的语气,都细腻地表达了其心理活动,表达了剧中人的个性,令人感到实有其人。这是此剧感人的最重要的原因所在。
  剧的台词好。祁隽藻多次直諫皇上,与皇上的对白,祁隽藻与怀义、与诺敏的对白,穆彰阿上奏皇上的谬论,------。是编剧以渊博的历史知识,来展现了清朝官民中爱国志士的理想情怀,治国为民之道,也以渊博的历史知识,揭示了清朝朝政的专制、昏庸、腐败、祸国殃民,揭示了黎民百姓的苦难,官逼民反的必然,揭示了受外国列强的欺负、遭外国列强侵略的必然。段段台词,都很精彩动人,让我们观众在了解历史中受到了教育。
我越想越琢磨《天地民心》,越觉是部极品。我祝愿有朝一日在什么评选活动中《天地民心》被选中、主配角被选中,倘若有观众投票机会的话,我必投上祝愿选中的一票。
  我希望银屏多展示像《天地民心》这样富有知识性、思想性、教育性的剧作,希望《天地民心》得到更多的电视台播放,让更多的人受到教育。

 

腐败乱弹 - 说了也白说的日志 - 网易博客网易
     
  最近看了中央8套的《天地民心》,感觉不错。官员的腐败问题由来以久了,从这几年拍得几部电视剧中可以看到,高层的皇帝首脑对此也很是无奈。对于政府官员的贪污受贿、各类腐败的情况,上上下下,大家揣着明白装糊涂,心理一清二楚,但都不说破,就像《皇帝的新衣》。原因何在?当权者容忍了腐败的存在,说明腐败者有它存在的理由,比如说利益,各方面的利益均衡,皇帝的利益,官员的利益,大臣的利益,集团的利益,部门的利益,有时还必须利用这种利益关系来制衡、协调。所以,在各种冠冕堂皇的名曰正当的“为民”的理由下,可以大肆地进行腐败了,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贪。从中央到地方,从大单位到小单位,各部门各行业,只要有点权的,人人都想多多少少捞点、蹭点、拿点、沾点、升点,为了这一点,自然免不了要送点、贡点、性点、贿点。这成了为官的原则、规则。一片歌舞升平的大好形势。泱泱大国,成了“酱缸”。只要身在其中,就得遵循。在这样的生存环境里,老百姓能好过吗就可想而知了。有时候常想,中央的政令很好,怎么就越到下面就越走越歪了,味道也变了。所以,读史可以明智,至少可以知道打击贪污腐败不能着急,一件案子拖个十年八年也不足为奇了,这辈子不行下辈子,一个世纪也就百年。何况老子之后还有孙子,子子孙孙可以接着搞。

 

看电视剧《天地民心》有感(续) - xiaoyuan339的日志 - 网易博客网易  

     
   昨天《天地民心》大结局了,看了以后心情很沉重,最后祁隽藻倒在滂沱泥泞中,还心存幻想未来朗朗晴天终会来到,还天下民心太平盛世,可这么多年过去了,为什么象穆彰阿这样的奸人越来越多了,象祁隽藻这样的人却成了稀世怪胎?
    白发老人祁隽藻望着天真幼年同治皇帝清澈的眼睛,说一个好皇帝要为民众着想,民众可以犯错误,而皇帝不能,小同治惊恐的说罢了罢了,我不要做这个皇帝了,慈禧脸一沉说万民都是皇帝的,万民都只能听皇帝的,小同治这才从惊恐中解脱。可见人从小就知道对自己不利的事情肯定不想做,这多不合算啊,小小同治肯定在想,我当皇帝就是为了荣华富贵啊,人人听我发号施令,不然我穿这身衣服坐在这里受什么罪啊?做皇帝和做官一样,都得对自己有利对家族有利,不然这么多人为什么要跑官买官啊,有几个当官的是为了替民做主说话的?网上不是流传着一个政府官员对记者发话说,你们是站在政府的立场还是站在老百姓的立场?这话看似很雷人,其实还真是一句大白话,政府和老百姓在很多时候就是两个对立面。我觉得这个电视剧还真是针砭时弊而又不露声色。三任皇帝中道光应该最罪恶深重,在他手里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将林则徐、邓廷桢革职发配新疆,他当然明白这么干是要被大众唾弃的,他当然明白穆彰阿是什么人,他所以对穆言听计从还不是为了自己皇族的利益,他当然知道对老百姓好就会侵犯到既得利益者,他不是不痛苦不无奈,但没办法,为了一已或一撮人的利益就得对不起大众。联想到现在的房价、物价为什么一直说降却降不下来,医改医保,农民工生存为什么一直不尽如意也就有点释然了,还不是一个道理。
    再说说皇位之争,道光自知不久于世,召见二位皇子考核,六阿哥奕訢的智商体魄远在四阿哥奕詝之上,奕訢学识渊博还有激情,但恰恰就是这样的人最不会选中当皇帝,所有的人都说无才便是德便是心地仁厚。现实中选拔干部还不是如此,既得利益者当然不愿意轻易放弃利益,他们干么要用有才识的人来抢自己的位置啊?想想如今为什么这么多人为考公务员打得头破血流,为什么会千万人抢一个铁饭碗,还不是因为公务员是政府的人啊。以前听过一个很有哲理的故事,张三是个等着挤公共汽车的人,他一边埋怨车子拥挤一边拼命往里挤,这时他的心情是等车人的心情,张三好不容易挤进去了,这时他的心情马上变了,再也不是等车人的心情了,他第一个反对再有人挤上来,恨不得车子马上开走,就几秒钟他就判若两人了,这种心境谁没有经历过?这么多年过去了,祁隽藻幻想中的那个“致君尧舜、使民小康”的理想王国始终也没有真正实现过,官场险恶,好人要变贪官也就一念间,因为人总是有弱点的,要被人拉下水太容易了,被祁家一手养大的冯家遗孤元白后来作了知县,也贪污了二十多万,隽藻万般痛苦处决了元白,元白变坏当然有外因但更主要的还是内因。

 

《天地民心》_荨海流星_新浪博客

 

    昨天晚上,《天地民心》完成了它的央视首播。
    看完这部剧后,我心中感慨万千,大清的腐败在我脑海中上映着。从嘉庆到同治,祁隽藻是四朝大臣,为朝廷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最令我难忘的还是祁隽藻大公无私的精神品质。
    最让我感兴趣的是第36集,从小在祁家抚育成人,跟随祁隽藻读书识字的义弟祁元白,在任知县时,掉进穆章阿设的陷阱,贪污官银二十万两,被打入死牢问斩前一天的夜晚,祁隽藻去牢狱为元白讲解“官”
字的情节,给我有很多启示。祁隽藻认为,元白之所以贪墨,是因为他在元白小时候没有把一个“官” 字讲清有关。于是,祁隽藻在囚牢里讲起来。
    尧舜官天下。”就是说尧舜是天下万民的,尧舜不是天下万民之主,而是天下万民共有的官长。官字上面加个竹字头,官字就成了“管” 字。“官者,管也。”管就是管理,掌管。尧舜在治理天下的时候,茅檐不翦,土阶不修,住的是茅草屋,门前台阶也是土砌的,和老百姓完全一样,只有这样,这个官才能变成管,才能代上天管理天下万民。官字上加一个人字旁,官字就变成了“倌”
,就成了像牛倌马倌的百姓。一个官员,只要伱还是一个人,你就不能忘记自己是个百姓。官字上加个绞丝旁,官字就成了“绾”
字,绾,缠绕也。一个官员一旦和丝帛有了瓜葛,他的手脚就捆住了,就不是管了。官字加个食字旁,就成了“馆” ,加个舍字旁,就成了“舘” ,就成了官员吃喝玩乐的场所。官字加个水字旁,就成了“涫” 字,就成了一锅沸腾的水。官字加个木字旁,就变成了装死人的棺材。官字上加个草字头,念 “菅” ,有句成语叫草菅人命,把人命看得比菅草还要低贱,,官员如果抢夺(戎)别人的钱财(贝)就成了“贼” !这样的官,连菅草都不如,菅草尙可活命,贪官连命也保不住。
    祁隽藻的讲解,让祁元白猛醒,也足以让今日为官者醒悟!
   如今,有的干部人民公仆观念淡薄,官僚习气日盛,有的只想做官享福,不想为民造福;有的精心营造安乐窝,而对百姓疾苦漠然置之;有旳以权谋私,权权权钱交易;有的作威作福,视民为敌;有的连走路的样子,说话的调子都彻头彻尾官化了。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公仆,硧实应当从祁隽藻的讲解中长思深思:
什么是官?

 

这个好官!_九芒星_新浪博客

 

  看了天地民心,认识了并深深敬佩这个好官,四朝重臣,三代帝师--祁隽藻! 深深记得他说那句:自古君王不是天下的主人,而是天下苍生社稷的奴仆啊!!!
  敢于直言,博学多才,为民请命而清正廉明! 坚持了50多年,奉献一生,好样的!!!

 

天地民心_小鱼儿_新浪博客

  近段时间,一直在看中央8套播出的《天地民心》。
  原本我对这类封建社会的片子是不感兴趣的,其实与其说没有兴趣,不如说不忍心看。因为有太多的尔虞我诈,皇帝或是庸君或是明君,总归身边跟了太多的阿谀谄媚之徒,更有甚者,总有一些佞臣千方百计陷害那些忠心耿耿的忠臣。像祁寯藻,一腔热血,满腹衷肠,可不是被皇帝痛斥打入天牢,就是被穆璋阿之徒押赴刑场,可悲可叹啊!
  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曾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为被贬之时的迁客骚人能有如此旷达之胸襟,真乃圣人也。再说那《天地民心》中的祁寯藻,被皇帝贬谪至湖南做一个学政,也是千恩万谢,对着皇上那张空椅子还倒头叩拜。到了湖南,看到满街的凄凉景象,竟想到要一折密奏上报皇上,不料他屁股还没做热,就被小人诬陷私藏银子而锒铛入狱,他更没想到的是在他来之前,人家早就预谋好怎么来暗算陷害他了。可怜啊!
  在这个内忧外患的国家,当时的清朝其实早已岌岌可危,坏就坏在官都可以买来做,据祁寯藻调查,湖南每年一次的秀才考试都是假的,都是花钱请别人代考的,更何况还见证了几次由皇帝亲自出题的殿试泄题呢。一个国家到了不能唯才是举,而充其量只是任贤为亲时,那么国将不国。怪不得祁寯藻的恩师即后来的清风大师能预言那“四十年的大火”。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们这些现代人真该好好想想喽。

 

烈子辨杜甫泰山诗读后之赘语_七槐子_新浪博客

 

  又是一篇唐诗解读文字,烈子所著。近日在看电视剧《天地民心》,女儿一瞥标题便说太假,我基本上看全了。90后认为太假,也许因为他们阅览世事,制定出他们的真假标准。我却不这样看。比如自沉于碧色湖水的王国维先生、老舍先生,其道德文章之真假,就不那么简单。再比如烈子此文,以及他许多文字,——都和功利无关,率性而言罢了。这些文字,细节方面我未必都能看懂。近山识鸟音了。

 

鸦片之祸_杨丽琼_新浪博客

 

  以前上学的时候,在历史课本里有关于鸦片战争的史料,当时只是死记硬背,为的是能考出个好成绩,至于其真正的历史内涵却并不理解。
  这几天观看中央8台的电视剧《天地民心》,才对当时的历史渊源有所了解。鸦片之祸其实早在清朝建朝之初就已产生,历经顺治、康熙、雍正、嘉庆,到了道光时期,达到了极致。全国从皇帝、太子奕玮、皇亲国戚、王公大臣,知道草民百姓,都染上了鸦片,外患有洋人进口,内疾有罂粟种植,鸦片之祸已普及全国。一方面外国商人渔利,大量的白银外流,一方面国内官商勾结,大量农田变成了烟田。民不聊生,官商牟利,全国一片萎靡不振,太子命丧烟枪,百姓沉溺其中,国将不国,民将不民。
  在这鸦片横行的危难时机,一批仁人志士站了出来,林则徐、祁寯藻、王鼎等力主道光帝在全国戒烟,严厉惩处。祁寯藻为了使禁烟成功,严词劝诫道光帝首先戒烟,不再吸食鸦片。其言辞恳切,发自肺腑。振聋发聩。可见其爱国之心之忠烈。
  但鸦片这朵罂粟之花既已盛开,其魔鬼的芳香就已侵入骨髓,要彻底的铲除就不是那么容易,洋人不干,官吏不干,相互勾结,多方抵制,禁烟难乎其难。鸦片战争最终爆发。
  历史是今天的镜子,愿以史为鉴。历史不再重演。

 

疑惑:江山与基业能在矛盾中统一吗  Melinda_新浪博客

 

    昨晚偶然看了中央8播放的《天地民心》,之前没头没尾的还不知道该剧讲的是何年代何人故事,看了一半才弄明白,讲的是清朝嘉庆皇帝期间,山西籍文人祁隽藻基于“天地民心”,向当权者,也就是嘉庆皇帝直言时弊,甚至直称嘉庆皇帝是“桀纣之君”。
嘉庆皇帝对祁隽藻可谓是又爱又恨,爱,说明嘉庆还不算个糊涂皇帝,认同祁隽藻关于时弊的评论;恨,谁也不喜欢称自己为“桀纣之君”的人。所以,嘉庆皇帝为了收拢天下士子之心,要用祁隽藻;但基于权术的考虑,或者是他指的爱新觉罗家族的基业,他也不会完全采纳祁隽藻的建议,并启用竭力置祁隽藻于死地的满人穆章阿,让他们相互制衡。所以剧中,嘉庆皇帝对他儿子道光皇帝教诲道:为了大清江山,要启用祁隽藻;为了爱新觉罗家族的基业,要启用穆章阿;用好这两人,至少能保大清江山在道光皇帝手中不倾倒。
    看到这里,心中甚是疑惑:难道大清江山与爱新觉罗家族的基业不应该利益是统一的吗?大清江山不保,爱新觉罗家族的基业何在?为什么当权者喜欢玩弄权术的平衡呢?甚至是让道受制于权术?以保住当权者的地位。
今天在网上搜了一下《天地民心》的后续内容,了解到:道光帝虽也不喜欢祁隽藻,但还是谨遵嘉庆帝的教诲,同时使用祁隽藻和穆章阿两人。但是大清的江山已被腐蚀得千疮百孔,加上西方列强的入侵,权术的折中救不了大清江山,爱新觉罗的基业残存了几十年后也在历史的长河中终结。
    由此想到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很多企业负责人喜欢在内部管理中玩弄权术的平衡,让不同人之间有所争夺,在内耗中前进,使得自己的位置稳当。为什么不能简单地让大家秉持对企业发展有利的“道”,所有的人都共赢呢?
    所以我自己面对复杂的现实,经常怀疑自己秉持简单哲学道理:我是不是过于不现实地简单了?我自己秉持的道未必能主导别人所热衷的权术。为什么道要受制于术呢?

 

世界曾还不是这样_筱筱_新浪博客

 

    今晚我看了《天地民心》这部电视剧的一集,,为什么他可以不畏惧,他可以不担心他的生死,他可
以不担心他的亲人,他的爱人,已为所求的追求的社会,,我真的很想需要他那般的勇气,不畏惧权,名
,利。这三样东西,,可我似乎无法的想象,,我被这东西已经包的太深了,已经无法自拔,我心曾在这
一刻沉入谷底。
  话说我们把古代的史事搬到大众的视野里,让大众所了解,可在事实中有谁会真正的去想,去反思,去实
践,只如过眼云烟般,,
   我们所认为古代的那种社会风气,社会矛盾,似乎在今天的社会早已消失,可确实的从没消失过,只是把表面的形式换了,但根确永远没变,为什么几千年来我们的社会矛盾都得不到解决,几千年的时间都不够解决那一个矛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