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为了甩包袱,打着股份制改革的旗号,以7500万元的价格卖出29家卫生院;六七年后又斥3亿巨资回购其中的28家,同样也是以改革的名义。短短数年“增值”3倍,自然难免引起大家的合理想象和质疑。不过,在笔者看来,问题的关键其实不在这儿,毕竟这么多年过去了,资产大幅增值了,各家医院也肯定要进行技改和设备的投入,值得我们去关注的是,这些高价回购的卫生院会不会再度被廉价卖出去?
当初之所以变卖卫生院,就是因为经济效益不好,成了政府的负担,于是实行民营化改革,暴露出的是一些政府职能部门遇到难题习惯于甩包袱的做法。但很多问题,特别是涉及到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不可能一甩了之的,如果决策不周密、科学,其他矛盾会接踵而来。看病贵、看病难等矛盾越来越突出,却已不在政府掌控之中,于是不得不重新收回所有权,因而,3亿的天价回购款中,决策成本无疑占了不小的比重。
然而,据介绍,原先的改制虽然为卫生院的生存带来转机,但总体经营情况并不乐观,“大约有1/3的卫生院有盈余,1/3持平,另外1/3地处相对偏远、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卫生院仍然亏损。”且不说这次回购投入的巨资如何收回,将来医改进一步推进尚需加大投入力度,单就这28家卫生院生存发展必将是一个令当地政府棘手的大难题,国有化后活力不足、效益下降、经营困难等矛盾不可避免地出现,不难看出,余杭政府回购的28家卫生院其实是一个更大的包袱。一旦政府承受不了,谁也不能保证政府不会重走甩卖路。
尽管这一卖一买,或者将来再卖,对于政府来说,只要做做工作,不是一件太难的事,但巨大的决策成本所造成的惊人浪费却不能不让人感到纠结,而这样折腾来折腾去,不但于推进医改无补,相反会削弱医改的实力和能力。因而,希望当地政府能够统筹考虑,瞻前顾后,谨慎决策,别让“甩包袱”式决策既损了公益,又伤了政府形象。
3亿巨资回购卫生院会不会再度大甩卖?
评论
1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