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十二五规划:“扩大内需”上升到新高度


  解读十二五规划的建议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这是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在主席台上。 新华社记者 樊如钧 摄   资料图片

内需不足和中国的劳动力结构、城镇化进程、要素市场改革、收入分配改革的滞后等紧密联系。内需中很大的瓶颈是服务业发展滞后。因此,要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是需要不断改革加以推动。

  2010年10月27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一些简称《建议》)全文公布,(2011年—2015年)规划建议《建议》分十二部分,分别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加快改革攻坚步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为实现“十二五”规划而奋斗。

  一、《建议》对“十二五”时期建设发展的国情判断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建议》提出的制定“十二五”规划的主题与主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建议》强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建议》指出,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新特征。基本要求是: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三、《建议》提出的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经过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奋斗,要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四、“科学发展”首次以主题形式纳入中国新五年规划 :“科学发展”在中国编制五年规划史上首次被明确为“主题”,贯穿其中、统领全篇。在复杂的国内外经济条件下,“科学发展”有利于中国化解各种矛盾和问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面提高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作出“发展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又进一步提出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新论断;“科学发展”则是中共新一代领导集体对“发展理论”作出的新的升华。《建议》提出,制定“十二五”规划,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新一代领导集体于2003年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建议》强调,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表示,“四个更加一个促进”就是围绕“科学发展”展开的具体内容和实现路径。“科学发展”成为“十二五”规划的主题,意味着未来五年中国在相关评价体系、长效机制、具体政策等方面将发生重要调整和变化,会更加重视质量效益、结构优化、节约环保、民生改善、社会公正。

  五、“扩大内需”首次在中国新五年规划建议中战略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建议》共分十二个部分,其中第二个部分题为“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扩大内需”首次在建议中成为独立章节。

  《建议》提出,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必须充分挖掘中国内需的巨大潜力,着力破解制约扩大内需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投资、出口、消费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投资与消费被称为“内需”。长期以来,消费一直是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短板”,占GDP比重一直徘徊在40%-50%之间,2008年该比重仅为48.59%。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投资所占比重。近五年的数据显示,仅固定资产投资一项占GDP的比重就接近50%。

  中国强调扩大内需战略还有国际因素考量。目前全球发达经济体复苏缓慢,中国不能再过度依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专家指出“如果能有效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中国将在国际经济格局中拥有更大的发言权和主动权。”《建议》提出,要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逐步使中国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建议》提出,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着力提高城乡中低收入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目前中国依然处于“消费抑制阶段”,即经济高增长、居民高储蓄和低消费共存。只有消除了抑制消费的因素,居民最终消费的潜力才可能得到释放。有分析人士指出,未来在扩大内需方面采取的措施应包括:普遍较快提升居民收入、加快城镇化进程,逐渐完善教育、住房、就业等社会保障体系等。

  六、“十二五”中国改革新动向 :《建议》指出,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主要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我们必须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加快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归纳的三大改革是:以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为主线的经济体制改革。要以扩大内需为总体目标,以调整经济结构为中心环节,以深化市场化改革为基本路径,强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以社会公共需求转型为主线的社会体制改革。“十二五”是我国社会转型十分重要的历史时期,能否实现平稳转型,关键在于对社会问题的估计与改革决策的选择。如果能够抓住机遇,顺势而为,推进“十二五”社会体制改革,就能够为后危机时代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奠定重要基础,为推进和谐社会建立制度保障。以政府转型为主线的行政体制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说,发展方式转型的更大挑战不是经济社会本身,而是政府转型与政府决策。“十二五”经济社会体制改革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能否实现重大突破。

  “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两个重大的历史趋势在‘十二五’期间汇集到一起,核心是加快解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些深层次矛盾。”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新特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基本要求是:

  中国的改革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就商品看,市场化过程已基本上完成,但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资金等)市场改革欠缺较多。再如,虽然经过多次机构调整和多轮减少审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不少进展,但更加适应市场经济和依法行政要求的政府职能转型的任务依然非常艰巨。就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言,虽然涵盖的面很广,但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转变发展方式之所以相对滞后,根本原因在于体制机制。

    “十二五”规划建议首次提出“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的发展目标,要求在未来五年,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有专家分析指出,“十二五”规划建议呈现两大新意:一是将扩大内需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二是首次提出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这两大新意预示着中国未来五年将进入经济内生动力大转型、发展成果全民分享的新阶段。比之GDP的增长速度,中央会下更大力气解决收入分配、医疗、教育、住房、社保等重大民生难题,使普通老百姓公平地分享到经济社会发展的红利。

  中共中央通过十二五规划建议

  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三大关键词

  中共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全文公布

  温家宝: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的说明

 解读十二五“坚持扩大内需战略”新内涵

“十二五规划建议”诞生记:胡锦涛指出要有“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