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威麟(Voofox CEO)
昨天,曾是硅谷的龙头网站的“Digg”推文网站宣布,将砍掉它目前七,八十人的其中37%的人力,其实Digg最近一年都蛮“惨”的,换过四个总裁,仍无法损益两平,然后书,Digg在八月间宣布网站重新设计,许多重要的功能如“即将”被拔除,没想到,却遭到使用者的强烈不满!很多重度网友愤而出走(也不知道要走去哪里),流量掉了高达24%,后来Digg被逼得必须将这旧功能加回去,使用者会不会回锅也不确定。这风波后,创办人凯文罗斯在演讲中宣布他可能在今年底以前“求去”,并且提到书,Digg曾经有机会以8000万美元卖掉,虽然他嘴硬不承认“可惜”,但这个数字从创办人口中吐露,似乎是要告诉全世界,他们至少有对投在它身上的4000万美元创投基金,付了一些责任。
Digg即将倒站的故事,今天有两种诠释,一种是说,全部得怪Digg在一个月前的那场大修改,造成使用者的大反弹,让它垮台!但这种诠释,又和来自comScore公司的数字不符,comScore公司早就发现书,Digg就算没有动改它的网站,它的流量早就从去年的1800万不重覆拜访,陡降到今年的530万,惊人的少掉了71%,如果一个网站看到自己的流量少了71%,还不进行任何“改站”,那真的是疯了!所以我们不认为“改站”是一个大问题。
第二种诠释则更极端,这些人本来就主张“一切都是虚”,所以,他们认为这种推文网站Digg,本来就不应该有机会,它本身只是矽谷的Web 2.0热之下的空壳子,是被炒得太高的虚渺假货。关于这一点,我们实在无法认同,因为Digg真的曾经是很火红的,使用者真的曾经很爱它,流量,会员数不断成长,看起来真的像是未来的希望。你说Digg一直都没有获利模式,但Digg也曾经一度改变网友习性,早上到公司竟然不先看雅虎新闻,而先跑去看看Digg上面有啥有趣消息... ...
那么,到底Digg是怎么回事?我们如何看待这样的“失败”?
昨天,我看到“新闻周刊”一篇最新的文章,我认为,这篇文章对Digg与“推文网站”的诠释,让人惊艳,也才算真正的到位──
这一篇新闻周刊文章,用一种迥异于网路人的口吻来看“推文网站”的没落,它并没有提到“无法赚钱”,“没有盈利模式”,甚至也没有提到客户买不买的事,它以一句话,就“一针见血”的道出了这一切,他说──Digg从来没有“顾客”(客户),它只是有一群“观众”(观众)罢了。
没有顾客,只有“观众”!
哗,这是什么意思?
这道理比表面还高深,所谓的“观众”,不只是“不付钱”而已,如果Digg吸引的都是“观众”,那么观众的“本质”,就是“见一个爱一个”。想像,再厉害的电视节目制作人,也不可能永远都以同样的节目来献宝,不是么?“Digg”曾经是超级“红”的节目,现在,这个节目已经退流行,它早就应该“下档”了。
随着Digg也要跟着下档的,是某一种集聚式的乡民文化,那种文化曾经将一些炮火最猛烈的文章推到云顶,热情的呼喊,不理智的叫嚣,看着那推文总数不断攀高而兴奋得流口水的网民们,基本上书,Digg这个节目就是在玩“数字”的,“数字”是让网民疯狂的主因,而现在,网民“看腻了”数字,目前取而代之是“自己的数字“,每个人都转寄,被说”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个digg,但这可能也是”暂时“而已。
然后,这现象还不只在美国,不只“Digg”,全世界所有的“推文网站”,现在应该也都差不多该“下档”了吗?我不确定是否台湾或大陆内地的推文网站的近况,从自己部落格的流量来源明显的发现,好文章写出去,几乎都是来自于注册Facebook!的推荐,不然就是噗浪的推荐... ...
推文网站下台一鞠躬,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再好的“节目”,终该下档!
“新闻周刊”这篇文章给我们一些启发,以往我们看到网站关门,好像在办刑案,看到一个网站之“死”,一定要找出“凶手”,以Digg来说我们可以说凶手就是一个月前的那一次大改站?又可以说凶手是Digg一直找不出获利模式?但“新闻周刊”这个“观众说”,让我们对网路的看法,又整个不一样了。显然,网路的起与落,是“没有凶手”的,因为那是在办节目,本来就是潮起潮落,浪起浪落,没什么了不起!当时的“观众”确实扎扎实实的坐在位子里了,而现在他们也真的确确实实的离开了。没什么!
不过,有一个问题在于,这间“戏院”,也就是这个“网站”,为什么无法赶在观众离开前,紧急“换节目”?
为何不能换?
简单,一切都因为内部的分歧,因为投资人意见,重要的是,因为许多重度网友的反弹,让这些网站裹足不前,迟迟不敢对自己“动刀”。赶快若现在还长得像三年前一样,那它不会是脸谱,但,许多网站如Digg选择了“偏安”,苟延于这些曾经爱它的网民身上,不敢向前改造,这,才是失败的主因,因为这一切只是一场“节目”,节目腻了本来就要换!
Digg不但没看到这点,甚至眼瞎到当它终于改了站,一惊见流量掉了24%,就赶紧改回来,想想,24%有啥可怕?以“新闻周刊”的说法,连24%都不敢换,那Digg真的是完蛋了,它到现在,还没看到自己的“节目”本质,还没看清“观众”的“起新厌旧”的模样;它为了顾那些嚷嚷叫的重度网友,而选择死守那已经烂掉的节目... ...它真的是完蛋了。
这件事值得所有网站思考,也值得所有在经营网路事业的思考,甚至值得博客思考。
我们在想,像我自己这样,写部落格,写博文,是否也是在“办节目”呢?
真的呢。四年来,我为了生存下来,早就已经换了好多档节目,也还好,我因为是一个“部落格”,对自己的“节目”有百分之百的掌控权,我随时都可以换节目,今早突然兴起就立刻换,改攻另一个领域,反而是那些成立正式公司的网站,本身因为是“网络2.0”,网友作主,因此在网友的牵拖下,歹戏拖棚,迟迟无法大刀阔斧的“换节目”,愈走愈慢... ...。
最近我还在学习新的写作模式和态度,旧的已经看腻了,自己都看腻了。我不知道未来的我可否再创高峰,尤其在现在繁忙的事业下?但网路人天生对创造就是充满兴趣,守成很无趣,出去创造新局才有趣,这刚好对应到观众的胃口,观众喜欢看新节目。
网路趋势只是讲,没有意思,最刺激莫过于自己也跟上趋势,不断的“换节目”,以致可以永远浮在水面上,甚至可以帮其他公司,也跟着浮在水面上,为他们创造更大的价值。
趋势会变,观众会走,态度永远只有一个。
我们终于认识了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