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台湾读者
即使你没有看过奥利佛史东1987年的电影「华尔街」,想必也听说过这句堪称一语道破资本主义核心价值的座右铭「贪婪是好的」;我认为就算魔鬼亲自出马为资本主义辩护,也不可能比在剧中由麦克‧道格拉斯饰演的金融巨子盖葛讲得更理直气壮、更掷地有声。孔子告诫我们欲而不贪,佛家视贪婪为贪嗔痴三毒之首,基督教把不可贪婪列入十诫;但比方说,当我只是开个浏览器敲几个字电脑速度也能慢到想摔滑鼠砸键盘时,我一点都不想清心寡欲,我不要反璞归真拿出纸笔来写,我要更好用的电脑更快速的网路,此刻我愿举双手赞成盖葛——贪婪是好的,贪婪是对的,贪婪,是有用的。
在《绝情华尔街》一书之始,盖葛的不朽名言出现在去参加面试的主角心中。值得注意的是,主角并非本身认同此一价值观,仅仅不过像个很会考试的好学生一样抓住主考官爱好而说出标准答案,借此取悦对方更取得工作。故事其实一开始就明明白白告诉读者,那位认同「贪婪是好的」的上司结局是凄惨的身败名裂家破人亡。最终主角从一厢情愿的美国梦中醒悟,带着心爱的家人离开了华尔街这个伤心地。《绝情华尔街》的警世意味再清楚不过,正如同书名,挑明了告诉你就算背景换成华尔街,依旧不过是场骗局,繁华靡丽,过眼皆空,简直就是杜子春传奇美国版。
在作者的笔下,不仅华尔街所提供的纸醉金迷名利场是骗局,连美国的自由民主也不过是个假象。「真相」(从作者的眼中看来)是:美国是个富者恒富、贫者恒贫的国家,财富分配极端不平均,穷人永远玩不起有钱人的金钱游戏。美利坚开国诸贤绝对不会想到今天的美国在经历九一一、伊拉克战争后,人们失去工作,家园被毁坏,财富遭劫掠,简直就是哀鸿遍野民不聊生,可怜美国人民却对此「真相」毫无所悉。
关于这两重「骗局」的描绘,让我在阅读本书时感到非常有趣;我觉得有趣的重点不在于故事本身,不在于情节发展,不在于角色刻画,而是作者透过故事所呈现的世界观与价值观。虽然对中国大陆了解有限,我猜想作者的立场已是属于对美国较友善,愿意尝试抱着同情的理解去看待美国和资本主义的种种;但即使如此,终究藏不住笔锋的大中国色彩。这当然也使得我对于书中表达的观点抱持保留态度。
我倾向将本书视为提供给读者一些切入点,重新审视过去十年世界的一连串变化与重大事件,起码它激发我「再找些相关资料来看看」的好奇心。对一般读者而言或许艰涩的金融财经观念,作者都尽量用浅显的语汇说明,再透过故事情节的糖衣包装,就一点也不难以下咽,这是优点。若是能够像吃鱼剔骨,避免将混在故事里的意识型态也一并囫囵吞服,相信阅读本书能带给读者的实质收获将远远超过字面。
(这是一位台湾读者写的读后感,提及“意识型态”什么的,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