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隽藻向我走来
文/沁北(广东)/原载九鼎第35期
(一)
电视里看《鲁豫有约》,我喜欢。一直以为主持人的访谈,流畅自然。网友披露了她的雷人语录,我会心一笑:不雷不看。
今年高考结束以后,鲁豫约访了《中国青年报》两名记者,他俩揭秘考场作弊,罔顾个人安危。庄严考场,居然混进了高科技利器,还出现了周密部署的代考!虽为陈年旧屙,依然触目惊心。
《人民日报》同期载文:“2010年高考落下帷幕。考场上,考生同场竞技;考场下,舞弊与反舞弊也进行了激烈的较量。”
高考啊高考!十年寒窗,多少学子期待公平竞争金榜题名……
蓦然间,我想起了祁隽藻。
开启计算机,《天地民心》在线观看。清末年间的寿阳才子祁隽藻向我走来。不曾想,一部播映过后的电视剧,萦回脑际挥之不去。我记得祁隽藻直面皇权时的大义凛然,记得他挥别恋人时的泪眼迷离。
实话说,如今的电视连续剧很少牵动我,还不曾一集不落地看完。但凡好的片段错过,常常网上补。而《天地民心》的线上回看,除了拾遗补缺,还因其内容浩瀚,寓意深远。这部戏,既不同于宣示权谋文化的帝王戏,也不是整蛊历史的戏说剧。一幕幕堂·吉诃德式的斗争,少有成功的欢愉。
春闱大比,三年一次,清廷举才的头等大事。远远地看见贡院,继而祁隽藻等考生鱼贯而入。大门合实,考官巍然宣布首场试题:王道之始。
愤怒的祁隽藻疾呼考官前来,称试题泄露于街市,会试必须马上停止!
主考官震惊,遂晓之利害:科举国之大事,科场试题泄露国之大忌,犯此罪者满门抄斩株连九族,谎称试题泄露者同罪!
祁隽藻不惧。他奋笔疾书,科举乃大清取才根本,如今试题出卖,枪手遍地,责任首在皇上!他怒斥钻穴觅缝的小人,忧心钻穴者得道,国之将亡。
如此忠义,招来的却是杀身之祸。为“致君尧舜,使民小康”,祁隽藻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好一个曲折跌宕的美人救英雄,才保住了刚直不阿的祁家儿郎。屠刀下的命悬一线,看得我心惊肉跳。
科举固然不同于高考,而高考亦有小人觅缝钻穴,手段的演变惊心动魄。虽见媒体呐喊岁岁年年,终不见祁隽藻式的考生站将出来。
(二)
祁隽藻,山西寿阳平舒村人。历经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五朝,22岁中进士,曾官拜体仁阁大学士、太子太保、首席军机大臣(正一品),是当时晋人在朝中居官最高最久者。他曾为道光、咸丰、同治三代皇帝授课,所以,有“三代帝师”之称。
《天地民心》中,祁隽藻家道贫寒简朴。现实中,平舒村中祁隽藻的故居,也只是几间陈旧的黄土砖瓦房。有报导称,电视剧播出后已有各地游客前来踏访。旧居依旧留存,不足一公里处的新景区,寿阳县投资近三个亿,结合周边景点,祁氏故里已然楼台亭阁、山环水绕。一代大儒沉寂多年以后,仍能推动家乡的旅游驶入快车道。
在我的眼里,平舒是天下最美丽最传奇的村落。曾几何时,美轮美奂的库仑真格格来到这里,执意嫁与祁隽藻为妻。奈何两家家境悬殊,外力阻挠,有情人终不成眷属。每见祁隽藻声泪俱下,便可感知这是人世间最痛的爱恋。“直到秋风白了头,才泪如雨注。”
戏如人生,戏里怎能没有爱情?这部戏的爱情打造得很美,不能成全的缺憾美,乃惟妙惟肖的唯美。库仑真的胞兄穆彰阿从来就没有看好祁隽藻,他曾对妹妹说祁隽藻是不祥之人,一辈子愁眉苦脸的。而祁隽藻的愁苦,大部分正是来自穆彰阿这等邪恶奸佞的权贵。
传说道光年间,祁隽藻官至户部尚书。朝中有人佞诬告他在老家打造“祁氏宫殿”。道光皇帝派人暗访平舒村,方圆十里未见大兴土木的迹象。访臣悄悄来到祁家。此时,一位老太太正在碾子前磨面,衣服上满是补丁。
“您是祁大人的母亲?”得到老人肯定的回答后,访臣不敢相信:“您平日就这样辛苦?”老人微笑着告诉他,祁隽藻是大官不错,但他的母亲不过是一名普通农妇,没有家奴,自耕自食。
清代学者张维屏称道祁隽藻:“寿阳相国性如玉洁,心比春和。有官居鼎鼐,无地起楼台。门无杂客,不通贿赂。”
有一段评论写得甚妙:“大厦将倾,独木难支,但祁隽藻等却不顾生死地支撑着。如飞蛾扑火般地投身到刀枪林立、暗箭丛生的官场之中,以卵击石的勇气与掌握着生杀大权的天子据理力争、为民请命,几上几下,出生入死,作为一个文人,一个士大夫,祁隽藻为自己的政治理念付出了他的全部——生命、爱情、亲情和财富。”
评论指祁隽藻用其一生向我们阐明了什么叫郁闷。
(三)
紫禁城的高高台阶上走来了祁隽藻。
道光驾崩,咸丰帝登基。听闻召见,祁隽藻再次面君,此时的他已经须眉灰白。道光气盛,直言祁隽藻虽是能臣、良臣,也是讨人嫌的臣子,竟敢指着皇上的鼻子大骂桀纣之君。
祁隽藻不改颜色,称提醒皇上顺应民心是职责所在。为官,即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祁隽藻给最后一个六岁的小皇帝同治讲课,呈现的依然是一生志趣和理想。他回答小皇帝提问时说,皇上必须以天下生民之心为心,以天下生民之命为命。
《天地民心》全剧贯穿着“以民为本,民重君轻”、“致君尧舜,使民小康”的思想,其真诚令人感动。在物欲横流的当下,祁隽藻呼唤的是久违的道德激情。
震撼人心的一场戏是祁隽藻诛杀其弟祁元白。其弟贪污纹银20万两,是一个贪官。依清廷当时的例律,贪污80两银子即问斩。
如此看来,贪官现象延续至今,已经愈演愈烈。有关人士披露,这些年共有220万官员因贪腐落马。近年的贪腐呈现了级别越来越高、数字越来越大的特点。这些贪官在祁隽藻眼里就是贼,斩立决杀无赦。
祁元白本是祁家父辈知交的遗子,是祁母冒着生命危险救下的儿子,由祁母一手带大,疼爱有加。元白自幼聪慧过人,18岁考起进士入仕做官,受祁家家风的影响,为官清廉,官声良好。但久居官场,终未能抵御住金钱的诱惑。而负责审理此案的正是其兄祁隽藻,祁隽藻对这个非亲兄弟自小关爱有加,在处决元白这件事上真是痛心疾首。他深深自责自己未尽到兄长的职责。在其弟临刑前,祁隽藻备了酒菜到狱中探望祁元白,讲述了官字的来源,精彩之极。
祁隽藻说,“官”最初出自尧舜,之后官的上面加了竹字头,为管,是说官就是有德、有才之人为天下人管理财物;与百姓一样,“茅檐不翦,土阶不修”。住的是草屋、门前台阶是土砌。
官若与人字相联为倌,是说官出自百姓,如放马的叫马倌,放羊的叫羊倌,最风光的也就是新郎倌……
祁隽藻语重心长地对元白说,你不好好做官,抢夺百姓钱财就是贼,你这官就该下到死牢……。
祁隽藻的话当令所有为官者戒。
我喜欢祁隽藻在家乡芦苇荡里的内心独白,是电视剧故事的开始,也是祁隽藻故事的终结。他用苍老低回的声调,述说着自己一生的困惑:“我的寿阳老家,山,树,河滩,芦苇荡……祁隽藻出生的时候,世道已经没有了康熙帝和乾隆帝那阵子的辉煌。盛世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赶上。苦读多年之后,反而越来越困惑了。我常常在冬天,来到这冰冻的芦苇荡,彷佛只有站在这里,头脑方能清醒,去弄明白许多日思夜想也不解的惑。其中最大的疑惑就是,人为什么要读书。”
慈禧说:“看来祁师傅真的是老了,以后就不要来当值了。”自此,祁隽藻结束了自己的宦海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