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经济危机都是中国惹的祸?


 

前有美国次贷危机(subprime crisis),或者说次级房贷危机。此乃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

紧跟着,出现欧洲国家主权债务危机。2009年12月8日全球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惠誉宣布,将希腊主权信用评级由“A-”降为“BBB+”,前景展望为负面,这是希腊主权信用级别在过去10年中首次跌落到A级以下。

这一降级决定反映了“对希腊中期公共财政状况的担忧”,加上希腊金融机构的信誉不良和政策面的负面因素,难以确定希腊是否可获得“均衡、可持续的经济复苏”。受消息影响,全球股市应声下跌,希腊股市大跌,欧元对美元比价大幅下滑。

怎么样看待这两件事?怎么样既成系统又有逻辑地解释这两件事呢?

有分析认为这是由于金融工具杠杆效应过大与监管部门监管不力引起的。观察所得,这些年来,没有迹象表明金融工具杠杆效应一直在增加,而且像期货期权这类高标杆的金融工具早就存在了,为何此次次贷危机却偏偏发生在次级贷款领域而不是期货期权领域呢?仅仅从监管力度的角度,解释危机发生的原因,怕难有说服力,难道这么多年来一直监管得好好的,就近年来突然放轻监管了?

从经济角度来看,我们认为此乃贸易与投资全球化之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互贸易与金融往来必然的结果。正如周其仁教授用形象的比喻指出的,这是“两个平面”相互打通之后,各种要素与商品相互流动引起的问题。”

大家知道,以前有“三个世界”的划分。第一世界指美国和苏联两个具有最强的军事和经济力量,在世界范围内推行霸权主义的超级大国。第三世界指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是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的主要力量。第二世界指处于这两者之间的发达国家,如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

以前,第一世界中的美国与苏联,政治上相互敌对,经济上极少交流。由于政治上冷战与第三世界国家经济上采取进口替代策略等,第一世界、第二世界与第三世界国家之间在贸易与金融领域相互交往交流极少。

但是时代在巨变:苏联解体了,东欧变色了,柏林墙推倒了。而且随着中国及第三世界国家的改革开放与经济自由化,这些国家纷纷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

现在的世界经济呈现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领域,相互投资,相互贸易,由第一世界与第二世界国家组成的一个平面,与由第三世界组成的另一个平面已相互打通。

欧美经济危机都是中国惹的祸? - 王兴康 - 王兴康的博客而这两个平台的势能高低是不同的,第一世界与第二世界国家是发达国家,人均GDP水平远远高于第三世界国家,各类资源成本,特别是人力资本的成本远远高于第三世界国家。1980年中国工人收入等于发达国家工人的1%,据克鲁格曼估计,到2009年中国工人平均工资仍只有美国工人的4%。

物理学规律告诉我们,两个高度不同的平面本互打通后,将发出巨大的势能,平面必然要被拉平。要是两个平面盛有水的话,由于存在巨大的势能落差,巨量流水必将由高处涌向低处。

两个不同世界,两个不同平面,什么资源可以看作是水呢?资本是水。什么是高度与低度的区别呢?这高低区别主要是人工报酬或者说人工成本。

资本由于其追逐利益的本性,它是会向从高成本的地方向成本低的地方流动的。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本的报酬即工资率,远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资本这水冲着低廉的人工报酬纷纷流向发展中国家。

以中国为例。在这个资本之水流动过程中,出现了举世知名的“中国制度”,准确地说是“在中国制度”。广义的资本,包括技术、管理、专利等大部份仍是发达国家的,中国的要素仅仅只是人力资本,能获得的仅仅是增加值与附加值极低的人力资本报酬。

在资本之水流向中国、印度、越南等等发展中国家时,资本流出国家的普通工人并没有随着资本之水来到发展中国家,仍然留在了本国。比如纺织业与制造业工人,这些低技术与知识含量的工人不会因资本来到低平面国家而顺流而来,他们只能滞留在本国。

但是在资本外流的过程中,其就业岗位却被发展中国家工人替代了。而且,中国、印度、越南等国家的低价劳动力是如此之多,数量有20亿左右之谱,如此多的人工替代,岗位替代造就了如今欧美国家高达10%甚至超过10%的失业率。

资本进出的过程是一个竞争过程,也是追逐利润的过程。资本流入的行业与国家,往往伴随着经济效率提高,社会财富增加;资本流出国家往往表现为经济创新不足,失业增加,社会财富增长缓慢甚至衰退。

高平面国家的股市与债市大量缩水,以至于爆发了激烈的金融与经济危机,就是要素报酬降低与财富缩水的表现。

从资本大量流出导致了大量失业这个角度看,也就自然而然地可以理解为何在贸易全球化与自由化的今天,是发达国家而非发展中国家要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动不动要提关税、配额、反倾销。这些国家资本走了,人留下了,工作岗位被咱替代了,失业率高了,工人就不乐意了,国家稳定受影响了,于是乎,各种贸易保护言论与行动大量抬头。

伴随资本大量流入,劳动相对密度下降。边际报酬下降定理告诉我们,劳动密度下降的必然结果是劳动报酬的提高。从这个角度看,新劳动合同法的出台,提高最低工资率,东南沿海时不时出现“民工慌”等现象,便都顺理成章,自然而然。(2010年8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