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会使多数人出现观望;调控成一种模式“初期观望,中期放量,未期房价上涨”。但上述这一现象正随通胀改变而改变。所以:通胀下买房不再有观望。
从以下两例子中,说调控引发观望?只是个传说(不说细节,只讲标题)。一,说的是南京。标题是这样写的“3000人购房大军抢350套房子。二,说的是上海。标题是这样写的“沪中心城区新盘报价坚挺,鲜有打折出现”。致所以要选择上述两个例子,主要是从不同角度说明问题。因为在持续调控的当下,对同一件事会发生不同的解释。就拿排队买房现象来说吧,因为有人会说排队买房,主要是房企打折的结果。而发生在南京的3000人抢房事件也确实是这一情况,价格从18000多一点降到了16000多一点,自然会吸引人。所以从这一角度上讲,“买房不再观望”说还难易成立。假如价格不变,仍有排队买房,那应该说是完美了。而发生在上海的第二例子就是在价格仍不变的情况下发生的。还是来一段文章的描述吧。文章称:闸北区上周6推出一新盘,有1000多人排队,价格在3.5万每平方米,而据记者了解,从开始排队到实际选房其时间都要4~5小时以上。
从上述两例子中最起码说明了三个问题。1、调控对人们心里的影响越来越小,特别是调控遭遇通胀后这一特征尤其明显。2、刚性需求的庞大。在限购,限贷等政策下,买房仍排队,只能说明刚需庞大。3、对房价上涨预期仍不变。虽然政策一波接一波,但买房排队现象说明,百姓和官员的认识还是一致的,未来房价还会涨。由鉴于此,所以百姓观望情绪将很难再存在,而目前百姓只愿做的一件事,就是根据自身能力,在适当时间,买合适的房子。
当然也有报道称,自9.29政策多个城市实行“限购”后,成交量被曝下降30%~50%的都有。但这种下降本人并不认为全有政策所引起。因为除实际限购确限制了一些需求外,另外的一些因素也会导致成交量的大幅下降,比如说开盘量的大幅减少。上海曾出现10月比9月大幅减少的情况,这种情况下,成交量怎么会不减少。南京3000人抢350套房,假如再增加2个新盘,成交量又怎么会减少?如果说开盘量的减少,会使实际成交量的下降,那么随着季节的变冷,成交量也会下降。所以说千万不能成交量一旦有下降,就夸大了政策作用。
最后,为了进一步说明,买房不再有观望这一观点。我想有必要重提2007年那一轮调控,因为有比较才能有鉴别。2010年的调控,就网络流行语说,政策无疑是给力的,但市场反应也是冷漠的。2007年的“二套政策”足以使深圳房价下跌了30%,而2010年政策给力下的楼市,不但房价还会涨,且排队买房现象时不时出现,这背后难道不值得我们思索和回味!?